基于CAN/LIN息線的混合網關設計
3.3 數據的接收
數據接收是從總線上接收數據,進行必要的協議轉換,再將轉換后的數據存人相應的緩沖區。網關中有3個接收子程序,分別對應兩路CAN控制器及一路LIN發送器。數據接收采用中斷方式,由于不同網絡有不同的實時性要求,因此為3個接收程序設定了不同的中斷級別。高速CAN的實時性要求最高,中斷級別也設為最高;而LIN總線的實時性在三者中最低,故中斷級別也最低。當一個接收中斷發生后,進入接收中斷子程序,判斷相應的緩沖區是否已滿(低速CAN的接收程序在接收到數據后需要根據數據的目的網絡確定緩存區為BUF2還是BUF3)。如果緩沖區已滿,則產生一個溢出錯誤標志;如果沒有滿,則將數據進行相應的協議轉換,并將轉換后的數據存入相應的緩存區,退出中斷并完成接收。圖6所示為低速CAN數據接收過程的簡要流程。
3.4 數據的處理
網關的數據處理是指協議的轉換和數據在緩沖區的存儲與轉發。每當接收到一組數據時,首先進行協議轉換,然后再將其存入到相應的緩存區。高低速CAN的協議相同,并不需要轉換,因此主要是進行CAN協議和LIN協議之間的轉換。
CAN協議和LIN協議都是以幀(frame)為數據單位進行通信的。在進行LIN協議到CAN協議的轉換時,首先是將LIN幀分解,從標識符場 (identfield)提取出其中的ID標識符,從數據場(data field)提取出有效數據,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封裝成符合要求的CAN幀格式。CAN協議到LIN協議的轉換過程亦是如此。先將CAN幀分解,從仲裁域 (arbitration field)和數據域(data field)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然后封裝成符合要求的LIN幀格式。
數據的4個緩沖區BUF1~BUF4為FIFO(First InFirst Out)緩沖區,本文采用循環隊列(circular queue)來實現數據的先進先出。兩個指針Read和Write分別指示隊頭元素和隊尾元素在緩沖區空間中的位置,它們的初值在隊列初始化時均應置為 0,每讀取或寫入一次數據,都要對緩沖區的參數進行調整。寫數據時,將新元素插入Write所指的位置,然后將Write加1;讀數據時,刪去Read所指的元素,然后將Read加1并返回被刪元素。
4 網關通信測試
將網關的高速CAN接口和低速CAN接口分別與單獨的CAN節點電路相連,LIN接口與單獨的LIN從節點相連,組成測試網絡。測試的主要內容為高速 CAN和低速CAN之間的通信,低速CAN和LIN網絡之間的通信。高速CAN網絡采用速率為500 kb/s,低速CAN網絡采用的速率為100kb/s,LIN網絡采用的速率為10 kb/s。利用PC機的串口發送測試數據,同時在另一個串口終端上進行數據的監測。測試結果表明,發送數據內容與監測到的數據內容一致。
5 總 結
以AT91SAM7A3為核心設計的一款CAN/LIN混合網關,實現了汽車網絡中高速CAN總線、容錯CAN總線及LIN總線三類網絡之間的通信,使汽車中的各類網絡的信息能夠有效共享,實現了不同性質網絡的互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