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審結束,獲獎名單即將公布
——
競賽規模和水平
此次競賽的參賽院校和人數的規模均比上一屆有較大的提高,共有包括20個省市和香港地區以及境外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70個學校、158支代表隊參加,最后共有152支隊伍調試成功。組委會主任王越院士認為,此次競賽從3月10日至今,經過所有相關人員的長時間努力,整體來說是相當成功的。伴隨著嵌入式系統發展水平的提高,學生的作品總體來說比上屆比賽有明顯的進步,更富有創意。從上次和本次競賽的水平來看,各方面的專家認為我國的優秀本科生表現出的水平完全可以跟世界水平相媲美。本次大賽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都已經評出,整個獎項分布將是寶塔型的,一等獎較少,二、三等獎相對較多,總體獲獎比例大概是60%左右。8月8日將在北京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和項目。
專家組副主任、秘書長徐國治教授特別提到,此次競賽提倡參賽作品貼近設計貼近生活。實際上很多參賽項目確實突出了這個特點。比如,針對近幾年來我國礦難發生頻繁,很多學校都選中了這個主題,設計了礦井的傳感器系統用于預報礦難,安全監控以及礦難的逃生、搜索等項目,有些院校的師生特地深入礦井實際調查了解情況。這些思路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說明我們的學生能有意識地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
組委會副主任印杰副校長強調,雖然有些參賽產品的創意很好,但還只是原型機不能馬上產品化,畢竟他們是本科學生。不過,有些創意給企業的后續發展會提供一些啟示,這個作用是主要的,或者是潛在的。此次競賽的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團隊精神以及主動了解社會、了解世界、了解電子世界的能力,并不是簡單的產品設計大賽。
評審過程和標準
關于這次專家評審的過程和標準,專家組主任張曉林作了詳細的介紹。此次評選非常慎重和專業,核心的概念是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專家組共有21個人組成,有EE專業的教授,還有CS專業的教授,還邀請了國立新加坡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以及英特爾公司的專家等等。專家組從7月14日到22日采用嚴格的評審方式,主要是采用答辯、參觀演示的方法,專家組多次進行個人投票,然后層層篩選。專家組依據大賽對參賽作品的要求,發給參賽者一塊樣板,然后要求參賽者在這個平臺上要體現如下幾方面:第一,系統的性能以及資源的發揮程度;第二,作品的創意以及它的原創性;第三,是否貼近于生活及其應用;第四,測試狀態的完備性,即測試情況的好壞。參賽者需要提交1.5萬字的報告,詳細介紹設計項目,同時還要提供一個硬件的系統,并包含所需軟件。答辯過程首先是參賽者用PPT介紹作品思路和構成并演示作品,然后由專家組現場進行答辯。專家組的任務有三個:第一是判斷參賽者的原創性以及設計思想的先進性;第二是判定作品完成的情況;第三是甄別作品當中自己完成的主體,因為作品需要系統集成,主體部分需要確定是否參賽者自己完成的。
最后英特爾公司中國區教育事務總監朱文利說,英特爾認為支持大賽的目的從教育的角度是和組委會的整體目標完全一致的。英特爾高等教育項目的目的就是通過與大學開展在科研、教學,人員培養方面等方面的廣泛合作,幫助大學培養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和創新人才,本次大賽是英特爾高等教育項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競賽為促進學生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尤其是發展了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里面的一些環節,比如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進入社會、企業時必備的能力。我們以后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這個競賽,我們現在已經在著手準備2008年的大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