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MapXtreme的直放站集中監控管理系統開發與實現

        基于MapXtreme的直放站集中監控管理系統開發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10-03-12 來源:網絡 收藏
        蜂窩移動通信中使用的直放站作為一種中繼產品,可以在不增加基站數量的前提下保證無線網絡覆蓋,并且具有結構簡單、投資少、安裝方便等優點,可廣泛用于無線信號難于覆蓋的盲區和弱區,是“小容量、大覆蓋”目標的一種優選方案。為保證直放站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須對直放站設備進行,實時獲取設備的各種工作參數,出現故障時同步報警,并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參數調整。
          隨著直放站建設規模的擴大,有必要在中引入電子地圖,將直放站的地理分布、與基站等主設備之間的關聯等信息內容用圖形方式顯示,為人員提供更直觀、更便利的操作界面。建設直放站監控這一目標的可行方案[1]。
        1 系統體系結構
          的直放站集中監控是集無線通信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動態數據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及GIS技術于一體的綜合網絡管理系統,可對管理區域內的直放站提供實時設置、查詢、數據傳輸、遇險報警等多項功能,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自動化遠程通信監控服務。
        1.1 網絡結構
          系統采用分布式體系結構設計,其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直放站中的監控設備通過無線Modem將監控參數以短信形式發出,基站收到信號后,經2G/3G移動通信網絡,送到短信中心,再由短信網關送達監控中心。監控中心由位于同一局域網內的多臺服務器組成。其中,通信服務器負責收發短信中心的信息;應用服務器負責系統內各項管理業務功能的;Web服務器負責連接互聯網,為監控人員提供維護接口;數據庫服務器負責各類數據的查詢和管理。各監控終端通過互聯網,以B/S方式連接服務器,獲取監控信息并實施有關操作[2]。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7573.htm

        1.2 結構
          系統中包含多個物理實體,如直放站、短信中心、監控中心、監控終端等。為保證各實體之間可靠通信,這里采用分層原理對進行了劃分,明確層與層間的接口形式,降低層與層之間的相互干擾,實現軟件的模塊化設計。整個共分為4層,如圖2所示。從底層至頂層分別為:承載層、接入層、網絡層和監控應用層[3]。

          (1)承載層:是通信的實際鏈路,此層可以向接入層提供面向字節的數據包,除支持短信連接外,還支持RS-232、RS-485和Ethernet等,該層協議簡稱為TP。
          (2)接入層:定義通信傳輸的通道及相關的要求,以便實現與各種不同媒介的信息互通,承載并保證網絡層協議數據的可靠傳輸,該層協議簡稱為AP。
          (3)網絡層:承載監控應用層協議包,實現監控應用層與通信鏈路及網絡結構的隔離,能夠向監控應用層提供本設備需要處理的監控指令和數據,該層協議簡稱為NP。
          (4)監控應用層:針對各種監控所需功能,實現面向監控功能的數據組織,該層協議簡稱為MAP。
        1.3 管理功能結構
          系統的管理功能分為5大模塊:系統管理、直放站信息管理、任務管理、報警管理和統計分析,如圖3所示。

          (1)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完成用戶和權限設置、設備參數編輯、各種日志的獲取和導出操作、傳輸服務的啟動和關閉、任務列表的實時顯示和刪除、系統測試等。
          (2)直放站信息管理模塊:主要完成工程列表查看、站點查詢、監控對象管理、關聯指配配置、電子地圖瀏覽等。由于監控中心要實現直放站近端和遠端的關聯、直放站近端和基站的關聯、主設備與相關從設備的對應關系,以及直放站與關聯小區的對應關系,所以在電子地圖上要呈現拓撲關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桂阳县| 禹州市| 洪洞县| 高雄市| 万源市| 屏南县| 达日县| 江都市| 灵宝市| 江陵县| 江津市| 合江县| 富川| 雷山县| 镇原县| 托里县| 浪卡子县| 汶川县| 东明县| 宜丰县| 巴林右旗| 密云县| 博兴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泰县| 汾阳市| 阳谷县| 基隆市| 天台县| 万山特区| 沅陵县| 庄浪县| 平定县| 定南县| 黄平县| 东城区| 栾城县| 车致| 青龙|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