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模擬預失真功率放大器設計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用于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被進一步研究和應用。尤其是窄帶CDMA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的發展,對功放的線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W-CDMA等無線通信系統中,如果采用一般的高功率放大器,由于功率放大器的交調失真,將會出現頻譜再生效應,從而干擾相鄰信道,甚至產生誤碼。因而,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常用的三種技術分別是:前饋技術(Feedforward)、反饋技術(Feedback)和預失真技術(Pre-Distortion)。
在這些線性化技術中,前饋法可以得到很高的線性度,但結構復雜而且昂貴。反饋法有其致命的缺陷,如不穩定,帶寬有限。預失真技術中,基帶信號中預失真系統需要正確對比源信號和反饋信號,對環路延時補償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系統結構比較復雜;而模擬預失真技術有其結構簡單,成本低,線性度較好等優點,因而已成為中小功率放大器進行線性化的理想技術。
針對W-CDMA直放站下行鏈路的線性度要求,利用預失真技術設計了一個平均發射功率為41 dBm的功率放大器。該設計采用一對反向并聯的二極管產生非線性失真分量,并利用這個非線性分量補償功放的非線性失真。
1 放大器的非線性
如圖1所示,理想線性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關系可以表示為Vout=K1Vin,其中K1為放大倍數。但是作為半導體器件,當功率放大器的輸入信號較大時,管子出現飽和現象,于是導致了輸出信號壓縮,產生高次諧波,引起失真。所以輸出應該包括平方律項和三次項等高次分量,它的輸出可以用冪級數式(1)表述:

從式(2)可以看出,由于系統的非線性特性,在輸出信號中,除了有輸入信號的頻率外,還會出現新的直流分量和如同2ωi,3ωi,…等的諧波分量。如果輸入的信號為雙頻信號Vin=A1cos(ω1t)+A2cos(ω2t),通過同樣的分析可以發現,最終輸出口的成分由支流成分、基波ω1和ω2、二次和三次諧波2ω1,2ω2及3ω1,3ω2、二階互調分量ω1±ω2、三階互調分量2ω1±ω2及ω1±2ω2等分量組成。一般情況下,僅2ω1-ω2和2ω2-ω1落在通帶內。雙音三階互調是非線性中三次方項產生的,由于落在帶內,故主要考慮的是非線性產物。這些非線性產物都會干擾載波信號,造成交調失真、諧波失真等非線性失真。當多載波輸入時,影響較嚴重的是三階交調失真。
2 模擬預失真原理
從原理上看,預失真線性化技術是改進線性特性的一項最簡單的技術,其原理如圖2所示,即在RF放大器的前面加入預失真器,預失真器的特性與RF放大器的特性精確匹配,當信號經過預失真器和RF放大器組成的級聯系統時。由于預失真器與RF放大器的特性相互補償效果,使得輸出信號為完全無失真信號,從而達到線性化目的。這種補償原理如圖3所示,圖3(a)與圖3(b)曲線互相補償,得到圖3(c)完全無失真的輸出信號。

3 模擬預失真的實現
W-CDMA直放站下行鏈路要求實現41 dBm的功率輸出,IM3和IM5均小于-50 dB,故設計如下電路以滿足上述要求,整個設計如圖4所示。

由圖4可以看到,該方案采用的是一種雙環結構。第一個環路由功分器將輸入信號分成兩路,一路經延遲器延遲;另一路經預失真發生器失真、衰減、再移相后,與延遲信號耦合,形成預失真信號產生部分的環路。第二個環路則是將預失真環路生成的信號再進行衰減,移相后與功放輸入的延遲信號耦合,形成整個功率放大器部分。這種結構有效地減小了所需主信號受環路的影響,而失真部分又能夠得到充分的補償。同時,該電路在實際調試中比較容易調節,是一種實用性很好的電路結構。
由于二極管是一種非線性半導體器件,對于一個輸入余弦信號,二極管的輸出是包含了非線性失真分量的余弦信號。所以,非線性發生器部分的設計采用反向并聯的二極管來實現。實現電路如圖5所示。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功分器相關文章:功分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