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信號覆蓋解決方案探討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城中村覆蓋難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路測、點測確定覆蓋目標,繼而利用室內覆蓋系統的思路,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城中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在城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低廉的房租,吸引著大量的外來勞務人員在此居住,人口十分密集。城中村的面積一般較大,且村內樓房密集,巷道狹窄,村內樓高一般為7、8層,對無線信號的傳播影響很大。概括地說,整個城中村就像是一棟巨大的建筑物,在基站的覆蓋范圍之內有很多地方信號很弱,甚至出現信號盲區。對于城中村來說,一方面是密集的人口,市場潛力巨大;另一方面是密集的樓房,無線信號很難覆蓋。各運營商對此都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法。隨著手機的降價、資費的下調,移動電話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特別是在中低收入階層,移動電話用戶的數量正在快速的增長,城中村的移動電話信號覆蓋已成為各運營商網絡覆蓋工作中的頭等問題。聯通汕頭分公司在3年前就開始進行以室內覆蓋系統解決城中村移動電話信號覆蓋的試驗,并取得一定成效。接下來,筆者以正在實施的汕頭市H村室內覆蓋工程為例進行介紹。
1、確定覆蓋目標
H村內共有3個聯通基站。根據現場室外路測和室內采樣測試分析,一至三層的室內接收場強一般比同位置的室外接收場強低15dBm~30dBm。由路測結果來看,GSM室外接收場強大部分小于-80dBm,一至三層的室內接收場強大部分為-95dBm~-110dBm,甚至為盲區,呼叫困難,通話質量差。故本次方案主要解決城中村樓房一至三層的室內覆蓋問題。
2、設計方案思路
2.1覆蓋方式
H村周邊有3個雙網基站。由于H村范圍較大(0.5平方公里),且村內樓層較高(一般為7-9層),房間密集,通道狹窄,弱信號區域很多,需要較多的天線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覆蓋,且分布區域較大,主用信號不一致,可以采用多安裝點(共13安裝個點)、低安裝位置(2~3層之間)的方法,對巷道采用室外定向天線的覆蓋方式,天線應盡量面向弱信號區,背對強信號區,同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天線適當下傾,以減少對強信號區和遠方基站的干擾,避免出現不同基站覆蓋造成局部缺乏主小區的現象。該設計方案共需要159個室外板狀天線。
2.2設備選取和信號源選取
因無線直放站存在隔離度的問題,且其在較大的輸出功率上容易自激,因而用無線直放站難以達到覆蓋要求。為保證系統穩定性和方便擴容,可以采用光纖直放站和基站直接耦合接干線放大器的方式對H村進行室外覆蓋。
為了避免覆蓋后出現局部缺乏主小區和頻繁切換的現象。分布系統覆蓋區應盡量選用原覆蓋小區信號的方式,H村信源選取如下:
(1)在H村的西南角,主要由粵通基站的第一扇區(1031)覆蓋,雖然巷道走向與基站天線一致,但由于巷道十分狹窄且樓層高度基本一致,信號覆蓋仍較差。可以考慮用一組10W光纖直放站+四組5W干線放大器進行覆蓋。
(2)在H村的東南角,主要有H村基站的第二扇區(1772)覆蓋,同時,部分區域由粵通基站的第一扇區(1031)覆蓋,由于巷道走向與基站天線不一致,由粵通基站的第一扇區(1031)覆蓋的區域又較遠,覆蓋信號差。可以考慮用一組10W光纖直放站+二組5W干線放大器覆蓋。
(3)在H村的東北角,主要由H村基站的第一扇區(1771)、第三扇區(1773)覆蓋,小部分區域由H村基站的第二扇區(1772)和長江商海的第一扇區(691)覆蓋。H村基站的第一扇區(1771)覆蓋的區域靠近天山南路,樓與樓的間隔較大且樓層低,覆蓋均較好,不考慮另外覆蓋。H村基站的第三扇區(1773)覆蓋的區域由于巷道走向與基站天線不一致,且巷道狹窄,覆蓋均較差,可以考慮直接耦合H村基站的第三扇區(1773)接一組5W干線放大器進行覆蓋。小部分靠近長江商海的區域由長江商海第一扇區(691)覆蓋。
(4)在H村的西北角,主要由長江商海的第一扇區(691)、第二扇區(692)、第三扇區(693)覆蓋,小部分區域由粵通基站的第一扇區(1031)覆蓋。長江商海第三扇區(693)覆蓋的區域靠近長江路,樓與樓之間間距很大,覆蓋均較好,不考慮另外覆蓋。長江商海的第一扇區(691)、第二扇區(692)覆蓋的區域由于巷道走向與基站天線不太一致,且巷道狹窄,雙網覆蓋均較差(一小部分空曠地方信號覆蓋較好,未考慮另外覆蓋)。可以考慮在第一扇區(691)覆蓋的區域用一組10W光纖直放站+一組5W干線放大器進行覆蓋,第二扇區(692)覆蓋的區域可以直接耦合接二組5W干線放大器進行覆蓋。
3、設計方案分析
覆蓋區域場強預測分析可用公式(1)計算:
3.1覆蓋區域場強預測分析
Ls(dB)=32.45+20lgf(MHz)+20lg d(km)
Ls:為室內空間傳播損耗值;
f:為系統頻率;
d:為距離。
以GSM系統為例,f取900MHz,代入公式(1)計算:
Ls(dB)=32.45+20lg900(MHz)+20lg d(k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