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智能天線技術的TD―SCDMA系統應用研究

        基于智能天線技術的TD―SCDMA系統應用研究

        作者: 時間:2011-05-30 來源:網絡 收藏

        -中,基站通過數字信號處理與自適應算法,使動態地在覆蓋空間中形成針對特定用戶的定向波束,充分利用下行信號能量并最大程度的抑制干擾信號。基站通過可在整個小區內跟蹤終端的移動,這樣終端得到的信噪比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提高業務質量。
        WCDMA和CDMA 2000都允許在上行和下行鏈路為每個移動用戶分配專門的導頻信道,但是要求使用。對于WCDMA和CDMA 2000系統而言,智能天線雖然是推薦配置,但是當今的一些WCDMA和CDMA 2000的基站產品已經開始支持智能天線了。
        2.2 中智能天線的實現
        智能天線通過調節各陣元信號的加權幅度和相位來改變陣列的方向圖形狀,即自適應或以預置方式控制波束幅度、指向和零點位置,使波束總是指向期望方向,而零點指向干擾方向,實現波束隨著用戶走,從而提高天線的增益和信干噪比。其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239.htm

        b.jpg


        由圖可見,智能天線系統由3部分組成:天線陣列、波束形成網絡、控制算法。天線以多個高增益的動態窄波束分別跟蹤多個期望信號,來自窄波束以外的信號被抑制。但智能天線的波束跟蹤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將高增益的窄波束指向期望用戶的物理方向,事實上,在隨機多徑信道上移動用戶的物理方向是難以確定的,特別是在發射臺至接收機的直射路徑上存在阻擋物時,用戶的物理方向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波束方向。
        智能天線波束跟蹤的真正含義是在最佳路徑方向形成高增益窄波束,并跟蹤最佳路徑的變化。理想前景是空分多址(SDMA),它不是信道復用的概念,而是一種信道倍增方式,可與FDMA,MA,CDMA等系統完全兼容,從而實現組合的多址方式。智能天線關鍵是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常用的波束形成算法主要有兩種:非盲波束形成算法和盲波束形成算法。智能天線的優勢如下:提高頻譜利用率;抗衰落;改善鏈路質量,增加可靠性;減小多徑效應;降低功率,減小成本;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實現移動臺定位業務。

        3 結語
        美國、歐洲和日本非常重視未來移動通信中智能天線的作用,已經開展大量的理論分析和。我國也已經將智能天線列入國家863—317通信技術主題中。在ITU認定的幾個技術發展方向中,包含了智能天線和TDD時分雙工技術,認為這兩種技術都是以后技術發展的趨勢,而智能天線和TDD時分雙工這兩項技術,在目前的TD—標準體系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從這一點中,也能夠看到TD-SCDMA標準的技術有相當的發展前途。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石渠县| 秦安县| 弥勒县| 陕西省| 莎车县| 江北区| 许昌市| 铁力市| 裕民县| 淅川县| 宁武县| 雷波县| 五莲县| 屯门区| 徐州市| 曲水县| 平山县| 溧水县| 自贡市| 兴海县| 青浦区| 上高县| 潮安县| 丽江市| 乌兰县| 伊宁市| 温泉县| 扎赉特旗| 宁波市| 新民市| 抚顺市| 乐亭县| 尉犁县| 尖扎县| 天等县| 湖州市| 台南市| 瑞昌市| 乌什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