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總線的溫度測量節點設計
摘要:介紹了CAN總線技術及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CAN總線的溫度測量節點的設計,該系統采用單片機技術和CAN總線技術實現,給出了溫度測量節點的硬件、軟件的設計。經實際應用,使用CAN總線的溫度測量節點在信號傳輸的實時性、可靠性、傳輸距離和測量精度有著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CAN總線;節點;CAN通信
0 引言
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縮寫,即控制器局部網,通常稱為CAN bus(CAN總線),是一種支持分布式控制的串行通信協議。CAN最初出現在汽車工業中,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Boech公司為汽車的監控、控制系統而設計的,主要是解決汽車中的電子控制裝置之間的通信,減少不斷增加的信號線。CAN總線的直接通信距離最遠可以達到10 km,此時通信速率為5 kbps以下;而通信速率最高可達1 Mbps,此時通信距離長為40 m。同時CAN總線的通信媒介采用雙絞線或光纖,選擇靈活,其結構較簡單,總線接口芯片支持8位、16位的CPU。
由于CAN總線采用短幀結構,在標準格式中,短幀的字節數為8個,因此傳輸時間短,受干擾的概率低,重新發數據幀的時間短,并且每幀信息都有CBC校驗及其他檢錯措施,這樣可以保證極低的數據出錯率。CAN總線上的節點在錯誤嚴重時,可以自動關閉總線的功能,使總線上的其它操作不受到影響。由于CAN總線的數據通信具有卓越的特性及極高的可靠性,因而非常適合工業過程監控設備互連,也是最有前途的現場總線之一。由于CAN總線的特點,使得其廣泛地應用于電力、航空航天、治金、交通工具、機器人、醫療設備、環境監控和家用電器等眾多領域。本文提出基于CAN總線的溫度測量節點的設計。
1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其總體設計結構如圖1所示。整個系統由主站節點、分布式溫度測量節點兩部分組成。由于基于CAN總線的溫度測量節點是一種分布式、實時的通信系統,可采用主從方式通信,其特點就是系統中任一節點設一為主站節點,其余均為從站節點,主站節點通過CAN總線與各個從站節點進行通信。我們只需設一個主站節點作為主監控器,以點對點方式進行通信,其余的從站均為各個溫度測量節點。各個節點都通過CAN總線實現信號數據的連接,各個溫度測量節點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具有工作可靠性、性能穩定、測量精確、安裝調試方便、造價低廉等特點。
2 溫度測量節點的硬件電路設計
CAN總線溫度測量節點主要任務是溫度采集與CAN通信,其硬件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硬件電路由微處理器STC89C52、總線控制器SJA10 00、總線驅動器PCA82CS0和傳感器DS18B20四個部份組成。微處理器負責對SJA1000和DS18B20進行初始化,通過總線控制器SJA1000實現數據的接收和發送等通信任務。
2.1 溫度傳感器DS18B20
DS18B20是美國DALLAS公司推出的第一片支持“一線總線”接口的溫度傳感器,該傳感器只需一個端口引腳進行通信,就可以實現多點分布的應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擾強等優點。其傳感器的特性為:
(1)溫度測量范圍寬,能測到-55℃~125℃的溫度,在-10℃~+85℃時精度為正負0.5℃。
(2)提供9—12位的測量分辯率,對應的溫度精度分別為0.5℃、0.25℃、0.125℃和0.0625℃,實現了高精度的測量。
(3)接口方式獨特,僅需一條信號線就可以實現與微處理器的雙向通信。
(4)測量出的溫度能直接轉化成串行數字信號供CPU處理,同時還傳送CRC校驗碼,具有很強的抗干擾糾錯能力。
溫度傳感器的電路設計由單片機的引腳P3.5與傳感器DS18B20的DQ腳相連,實現微處理器與傳感器的雙向數據的通信。同時DQ單總線外接一4.7 k的上拉電阻。溫度傳感器的電路圖如圖3所示。
接地電阻相關文章:接地電阻測試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