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企業生產物流的設計和實現

        企業生產物流的設計和實現

        作者: 時間:2011-07-19 來源:網絡 收藏

        基于RFID 的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在線實時地反映過程中的信息, 使生產調度、質檢及管理人員能夠隨時了解客車生產的全貌, 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計劃, 便利地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作到均衡生產。同時能夠車間管理的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改善內部的信息交換方式, 為決策者提供動態的監控生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031.htm

          1 RFID 技術與EPC 代碼

          1.1 RFID 技術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只有兩個基本器件,該系統用于控制、檢測和跟蹤物體。系統由一個詢問器(或閱讀器)和很多應答器(或標簽)組成。RFID標簽中存儲一個唯一編碼,通常為64bits、96bits甚至更高,其地址空間大大高于條碼所能提供的空間,因此可以單品級的物品編碼。RFID標簽芯片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射頻前端、模擬前端、數字基帶處理單元和EEPROM存儲單元四部分。

          讀寫器與標簽之間是利用無線感應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的, 它具有以下特點: 可以非接觸識別; 無需視線所及, 可以穿過水、油漆、木材甚至人體進行識別; 可以識別快速移動物品; 可同時識別多個物品等。在RFID 系統的應用中, 標簽附著在被識別的物體上( 表面或內部) , 一旦帶有電子標簽的被識別物體進入可識讀范圍時, 讀寫器以自動無接觸的方式將約定的信息從標簽中讀取出來, 從而完成自動識別物品或者自動收集物品標志信息的功能。采用RFID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對的生產過程進行可視化管理, 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因此, 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都在關心和支持這項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1.2 EPC 代碼

          EPC的全稱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稱為產品電子代碼。EPC的載體是RFID電子標簽,并借助互聯網來信息的傳遞。EPC旨在為每一件單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標準,實現全球范圍內對單件產品的跟蹤與追溯,從而有效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成本。EPC是一個完整的、復雜的、綜合的系統。EPC/RFID技術應用于倉庫管理領域的優勢EPC /RFID電子標簽的數據特點是:1、無接觸讀取 2、遠距離讀取 3、動態讀取 4、多數量、品種讀取 5、標簽無源 6、海量存儲量 等優勢 這些都是條碼無法比擬的,因此采用EPC電子標簽技術,可以實現數字化庫房管理;并配合使用EPC編碼,使得庫存貨品真正實現網絡化管理。

          2 基于RFID 的某汽車制造企業生產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2.1 系統的需求分析

          某汽車制造企業總裝車間的生產物流按工藝流程進行, 總裝車間主要完成車身與底盤的組裝以及內飾件的安裝, 通過調查研究與分析, 該總裝車間的生產物流管理系統大致存在如下問題:

          ( 1) 在裝備過程中, 各環節的信息錄入均由手工完成, 經常出現抄錄錯誤, 導致工作步驟不能正常銜接, 影響了整個生產流通。

          ( 2) 車間工人實行的是每日一班工作制, 每班的工人人數是固定的, 有時由于原材料短缺或設備故障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的工作量不能達到飽和, 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 3) 當發現產品有缺陷時, 由于記錄的不完全和數據的不統一, 不能及時查詢到具體的負責人員。

          ( 4) 生產線與倉庫溝通銜接不夠好, 導致配料效率低。

          ( 5) 管理人員不能直觀及時地了解生產線狀況, 從而不能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計劃, 便利地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根據上述需求分析, 信息傳遞的延遲以及信息的不準確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因此要改善生產管理的效果, 降低產品的成本, 必須從根本的信息采集技術入手, 從而改變生產過程中的信息傳遞方式。基于這種情況, 提出了基于RFID 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2.2 系統總體結構

          通過上述的需求分析, 建設符合現代企業全面信息管理的需求, 在制品組裝生產動態實時追蹤信息管理系統, 使管理人員在后臺即可看到在制品的裝備情況。系統除了需要對生產過程的監控以外, 還要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與實時統計, 以便于管理部門的生產監測與調度。綜合以上要求以及該單位的實際情況, 系統主體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星形拓撲結構, 如圖2 所示。整個系統由生產業務管理層、生產過程監控層以及數據采集管理層所組成, 并利用通信接口與以太網結構將信息服務器、現場總線監控服務器、RFID 閱讀器以及其它模塊和終端連接起來。

        圖二 系統的總體結構圖

          ( 1) 數據采集管理層。數據采集管理是生產過程監督和控制的基礎, 它負責收集生產線上在制品的裝備信息等, 打包后上傳到公司管理部門, 供生產過程監督和控制分析使用。RFID 是數據采集管理層的核心, 通過讀寫器采集電子標簽中的信息, 進行簡單的信息預處理( 解碼、防沖撞、多通道信息去重、信息過濾、分類) .

          ( 2) 生產過程監控層。生產過程監控層負責管理生產過程中在制品的加工信息和生產線的狀態信息, 并將這些實時信息及時呈遞給生產管理部門, 使企業領導和生產管理人員能夠掌握第一手的生產作業情況。同時, 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對生產進行控制, 及時調整生產作業計劃和修改生產控制參數, 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 使生產流程重新步入正常工作狀態, 確保生產計劃能夠順利完成。生產過程監控層包括現場總線監控服務器、RFID 車輛識別終端、車型信息顯示終端, 通過工業以太網組成一個星型網絡結構。

          ( 3) 業務管理層。業務管理層是系統的頂層, 也是整個系統對外部的接口, 通過管理層, 廠級信息網絡可以訪問系統內部。信息服務器作為車間級生產管理、調度的中心, 負責整合、分發監控層上報的生產信息, 實現在車間范圍內的信息共享,為管理者及時下達調度指令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據。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博爱县| 汕尾市| 宁津县| 湘潭市| 巴马| 中方县| 宣威市| 兴义市| 扶余县| 宁明县| 清镇市| 八宿县| 镇坪县| 哈密市| 山阳县| 屏山县| 谷城县| 绩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独山县| 茌平县| 台南市| 克拉玛依市| 彭阳县| 连云港市| 黄浦区| 航空| 荥阳市| 汉阴县| 马鞍山市| 子洲县| 苍南县| 鹤峰县| 新竹市| 乾安县| 江源县| 大洼县| 长春市| 溧阳市|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