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利用RFID技術減少醫療差錯的方法

        利用RFID技術減少醫療差錯的方法

        作者: 時間:2011-10-10 來源:網絡 收藏

        患者從就診到得到治療需要經過3個步驟:醫生檢查患者得出初步診斷后開具醫囑,護士將醫囑轉抄到輸液或治療卡上并準備執行,護士實施治療方案。這3個環節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不能有半點疏忽,否則將導致的發生。醫囑信息能夠在醫院信息系統中反映出來,其中大部分可在護士執行醫囑之前發現和糾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5641.htm

          但是,目前醫囑從開出到執行是一個開環的過程,醫生開出的醫囑在信息系統中有據可查,但醫囑由誰執行、何時執行卻沒有客觀實時的記錄,對患者身份的核對也過于簡單,傳統的“三查七對”執行起來并不理想,存在發生差錯的隱患,服錯藥、打錯針、甚至開錯刀等差錯時有發生。

          隨著無線網絡和射頻識別()的發展,將兩者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預防和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通過無線網絡的支持,在此基礎上配合技術,就能實現對醫囑執行過程中的每一步進行實時檢查和確認,完成對患者身份、藥品、血袋等的唯一識別,這對保證患者安全、切實提高醫療質量、醫療差錯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基于設計實現的無線護理信息系統,通過在病區部署無線網絡,患者佩戴RFID標簽帶,在藥品及血袋上加貼RFID標簽,護士可以通過PDA掌上計算機直接采集和錄入患者信息,如:醫囑由誰執行,醫囑何時執行,患者生理指標,護理情況(服藥、體溫測量次數、尿布更換次數、喂奶次數)等,連接IP—PH0NE具有呼叫功能,能夠有效地保證醫院工作人員隨時對患者進行快速而準確的識別。

          患者標簽帶還能夠防止被調換或隨意取下,確保標簽對象的唯一性及正確性。該系統能夠有效地實現醫囑執行全過程信息的閉環控制,預防和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從而確保了患者的安全。RFID系統的基本工作是將RFID標簽安裝在被識別對象(粘貼、插放、佩戴、植入等)上,當被識別的對象進入RFID閱讀器的讀取范圍時。標簽和閱讀器之間建立起無線方式的通訊鏈路。

          基于RFID的無線護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

          1、工作環境示意圖

          醫院數字化基于RFID的無線護理信息系統工作環境如圖1所示病區內部署無線局域網,根據PDA工作范圍部署無線AP(AccessPoint)。患者佩戴RFID標簽帶,護士攜帶帶有RFID閱讀功能的PDA通過無線網絡與HlS進行信息交換。

          護士根據患者的標簽確定患者身份,同時在執行醫囑時實現藥品等的確認,并將醫囑由誰執行、醫囑何時執行和患者體征數據等通過PDA錄入到HIS當中。同時,在病區安裝門禁系統,患者出入病區能夠自動地反應在護士站上,便于管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开化县| 新密市| 道孚县| 镇坪县| 长泰县| 江北区| 吉林市| 青川县| 句容市| 宁化县| 乐平市| 海盐县| 庐江县| 绥棱县| 长宁区| 香港 | 梧州市| 霸州市| 辽源市| 玉树县| 伊通| 阳春市| 淮北市| 浑源县| 冷水江市| 海口市| 安吉县| 彭州市| 济阳县| 剑河县| 建昌县| 老河口市| 平顺县| 北流市| 石棉县| 富蕴县| 屯门区| 屯留县| 隆化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