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節點設計
通過測試獲取節點工作參數如表2所示,工作電壓為3.3 V。可知,節點工作時流耗大,在休眠狀態則小得多。因此,為保證在供電電量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更長的工作壽命,有必要將節點設置為間歇式工作模式,即工作休眠周期性交替進行。下式為節點壽命預測公式:

式中:Td為節點可工作天數;Qb為可用電池容量;tw為每周期內工作時長;ts為每周期內休眠時長;Iw為工作電流;Is為休眠電流。根據預潮公式及假定電池可用容量為1 000 mAh,可以預測在不同休眠時長下的工作天數如表3所示。對特定的傳感節點,其單周期內數據采集、處理、發送所占用的工作時長是一定的,可變的就是休眠時長,通過控制傳感節點不同的休眠時長來獲取其相應的工作壽命特性。由表3可知,隨著休眠時長的增加,節點工作壽命隨之延長,當休眠時長為60s,即1 min進行1次數據采集發送時,傳感器節點能夠連續使用約1年時間。

在實際測試過程中,采用孚安特鋰電ER14250H和普通7號南孚堿性電池進行比對實驗,前者電池容量為1 200 mAh,后者無容量標識,但根據其官方網站測試說明,估計亦在1 200 mAh左右。考慮長時間測試中電池自放電效應,其實際可用容量必定要小些,仍采用1 000 mAh假定值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實驗得到節點實際可工作天數如表3所示,測試結果與預測趨勢大體上是一致的,傳感節點可工作天數與其在一個工作周期內的休眠時長相關。所以,為延長傳感節點壽命,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節點的工作休眠時間,在保證網絡穩定性、數據可靠性的前提下盡量安排更多的休眠時間。另外,在組網測試中,傳感節點單跳距離約60 m,自組織特性良好,傳感節點可以選擇較優路由入網,服務器對終端傳感節點的數據獲取、監測、控制功能均正常。該設計實現的溫濕度傳感節點如圖3所示,電路由CC2430射頻板和傳感器底板組成,兩者通過12 pin×2接口連接,方便安裝使用。
4 結語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設計與實現,并進行了測試。實驗結果表明,傳感節點具備低功耗特性,能夠通過無線實施靈活的測量和控制,滿足無線傳感器網絡要求。同時,節點設計方法有一定參照價值,便于移植和改進,可用于其他參量的測量與控制。誠然,降低功耗可以延長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使用壽命,如果能夠利用諸如光照、風力、震動等外界能量,從而使傳感節點有效地自我補給,這對于野外部署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將有著積極意義。
混頻器相關文章:混頻器原理 上拉電阻相關文章:上拉電阻原理 土壤濕度傳感器相關文章:土壤濕度傳感器原理 溫濕度控制器相關文章:溫濕度控制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