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采用ACR/Tbit路由器的硬件抽象層通用性軟件結構設計

        采用ACR/Tbit路由器的硬件抽象層通用性軟件結構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6-08 來源:網絡 收藏

        2.2 三次握手過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4680.htm

          每個客戶端與服務器端進行真正的數據傳輸之前,首先要進行一個握手的建立過程,如圖3所示。握手過程成功后則表示雙方通信通道正常,只有在得知握手成功后雙方才可以正常地收發報文,從而克服了UDP協議方式的面向無連接性。為了隨時檢測和維護雙方鏈路的通連性,每個客戶端與服務端在一定的間隔時間內要互發KEEPALIVE報文。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收不到對方的KEEPALIVE報文,說明斷鏈,要進行相應的斷鏈處理。

          

          圖3 握手建立過程

          2.3 接收端丟失確認及滑動窗口

          發送UDP報文時在自定義的內部數據頭中加入所發送數據的序號,接收端收到后發送確認信息,如果發送方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收到確認信息,則認為該包丟失,會連同原包的序號重新發送。

          滑動窗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流量控制,防止擁塞。每個發送方維護一個重發隊列,保存著一定數量的發送而沒被確認的報文,該隊列剩余空間的大小可以限制應用部分發包的速率。由于UDP協議是基于消息的傳輸協議而非基于流的,因此不必考慮發送端可以接收多少數據,只需知道能否接收數據即可。

          總之,UDP傳輸控制方式主要考慮到其傳輸簡單快速、額外開銷較小的特點,但這是以犧牲一定的可靠性為前提的,因此必須在應用程序中增加可靠性保護機制。在實際應用中證明上述方法可靠高效,能夠維護內部通信有序、快速的數據傳輸。

          3 基于多用戶的用戶接入管理

          在Linux操作系統下,系統把設備映射為一個特殊的設備文件,用戶程序可以像對其他文件一樣對該設備文件進行讀寫操作。虛擬驅動模塊運行在Linux操作系統下,模擬從處理單元上的接口單元,形成收發協議報文功能和數量與此一致的層虛擬接口單元。因此,每個實際的接口單元都在內核中對應一個注冊的虛擬設備,以便于上層控制對數據平面的管理與數據交互。

          3.1 多用戶虛擬設備驅動程序的動態加載

          虛擬驅動在內核中的功能通過動態加載方式實現。通常的動態加載方式是將驅動程序作為一個整體模塊,在需要時再加入內核;由于多用戶接入方式使得在某一時刻內核中注冊的接口單元數量不確定,如果實施一次性加載會冗余太多,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內核中加載一個基本模塊的前提下,實現各虛擬設備的動態加載過程,達到以一個基本的虛擬設備控制多個設備驅動模塊的功能。

          如圖4所示,對虛擬驅動設備的控制由內部通信模塊與設備管理模塊共同完成。設備管理模塊通過內部通信模塊下達加載、卸載虛擬驅動的命令,通過內部通信模塊與虛擬驅動的控制通道進行。內部通信模塊通過調用ioctl()不同的命令字完成對虛擬驅動模塊的控制過程。

          

          圖4模塊動態加載過程

          基本驅動模塊的加載通常的驅動模塊加載方式,即調用module_init()函數進行基本模塊的初始化及在內核中的注冊過程。以該基本驅動模塊為基礎,當內部通信模塊收到加載某個用戶設備接口的命令后,通過調用該基本模塊的Base_ioctl()在內核中注冊一個新的驅動設備,該注冊設備才是與實際接口單元相對應的虛擬驅動模塊,應用程序對用戶設備數據的讀寫都是通過這些注冊的接口設備而非基本設備提供的標準函數進行。這樣的動態加載過程使得當沒有設備加載時在內核中只存在一個基本的虛擬驅動模塊,只有需要注冊的用戶才將其對應的設備接口的虛擬驅動模塊加載到內核中,從而減少系統冗余,便于管理。

          各用戶接口單元與虛擬驅動的數據交互通過內部通信模塊與虛擬驅動的數據通道進行,所對應的系統調用為該注冊設備的dev_ioctl()。在該功能函數中,實現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的數據交互。

          3.2 對多用戶接口設備虛擬驅動的管理

          為實現內核虛擬驅動模塊與實際接口單元的一一對應,必須解決各驅動模塊的命名原則問題。將每個實際接口單元在接入段拓撲中的位置設置為不同的參數,在內部通信中這些參數作為傳輸數據的報頭信息出現,根據它們可以生成一個唯一的字符串作為對應該接口單元的虛擬驅動設備名稱,而且根據設備名稱亦可還原出實際接口單元的拓撲信息,以供內部通信使用。在內核中維護一個由各注冊設備名稱所組成的動態鏈表,每個鏈表節點維護一個收發報文的數據隊列,虛擬驅動與其他模塊的數據交互都通過該鏈表進行。

          3.3 對虛擬設備數據讀寫過程

          對數據的讀寫過程主要是在虛擬驅動模塊、內部通信模塊及上層控制之間進行。虛擬驅動模塊運行在內核空間,而內部通信模塊運行在用戶空間,因此,主要解決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的數據傳遞問題。通過memcpy_tofs()及memcpy_fromfs()系統調用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的數據交互。

          在內核中維護一個由各注冊設備名稱所組成的動態鏈表,每個鏈表節點維護一個收發報文的數據隊列,虛擬驅動與其他模塊的數據交互都通過該鏈表進行。接收報文過程:內部通信模塊將從接口單元接收的報文通過ioctl()調用傳給虛擬驅動。該函數通過struct net_device *dev結構找到對應的虛擬設備的dev_ioctl()功能函數,調用memcpy_fromfs()將數據拷貝至內核空間,經過處理后通過netif_rx()函數通知上層協議有數據傳入。發送報文過程:虛擬驅動將從上層取出的數據放至自身維護的通過虛擬接口設備名稱維護的數據隊列中,內部通信模塊通過ioctl()論詢各接口設備數據隊列是否有數據可讀,如果有數據,虛擬驅動通過memcpy_tofs()調用將數據拷貝至用戶空間提供的緩沖區中。

          文中針對大規模用戶接入方式的特性,討論了一種基于層的軟件及實現方式,并研究了其關鍵技術,包括基于UDP傳輸方式的內部通信的可靠性實現及基于多用戶的動態模塊加載技術,適用于承載業務量的擴展和多用戶接入特性,并且在上層軟件實現中,基本上可以不考慮底層細節,增強了的開放性及可擴展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江都市| 通江县| 永德县| 隆化县| 东台市| 缙云县| 三明市| 东乌珠穆沁旗| 贵州省| 郎溪县| 郯城县| 英吉沙县| 安龙县| 绥棱县| 浪卡子县| 石首市| 莎车县| 济源市| 桃园市| 万州区| 新和县| 黄浦区| 盐边县| 临夏县| 崇礼县| 太康县| 思南县| 凉山| 新巴尔虎右旗| 栖霞市| 大邑县| 冷水江市| 库尔勒市| 陇西县| 同仁县| 大足县| 如皋市| 高邑县| 江川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