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移動終端的天線設計技巧

        移動終端的天線設計技巧

        作者: 時間:2012-07-14 來源:網絡 收藏

        幾乎都是使用小型,它的缺點是低效率、窄頻寬,為了確保的性能,因此小型化有一定的極限,然而如此一來卻違背小型化的時代趨勢。所幸的是天線使用的元件大多是可以創造空間的導體,若與波長比較的話,只要導體具備一定大小,基本上就可以當作高天線使用,例如類似外殼等結構就符合以上條件(圖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4426.htm

          目前移動終端使用頻率大多介于800mMHz~2GHz之間,波長相當于150~350nm左右,因此100~200mm的終端尺寸對小型天線非常有利,也就是說只要巧妙應用移動終端的機殼,就可以獲得小型、高性能的天線功能,有鑒于此本文以移動終端的機殼當作天線使用為例,依序介紹地表數位播放用天線與PDC(Personal;DigitalCellular)用Diversity天線的

          移動終端天線的特征

          如上所述低效率、窄頻寬是一般小型天線的主要缺點。天線的比頻寬(以中心頻率制定的頻率范圍)與天線大小有密切關系,小型天線的頻寬則與天線的體積呈比例關系。天線的效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η=Pr/(Pr+Pd)

          η:天線的效率。

          Pr:放射功率。

          Pd:損失功率。

          由上式可知如果縮任意小天線大小的話,Pr會比Pd小導致放射效率大幅降低,這種現象尤其是天線附近的電磁界更加明顯。圖2是提供相同電力給兩種天線時,天線附近的實際電界分布狀態,圖中的單極(Monopole)天線高度為λ/4(此處λ表示天線頻率的對應波長)屬于中等大小天線,此時單極天線最大強度大約是-20dB;相較之下逆F天線的高度為λ/10屬於小型天線,此時F天線最大強度則只有0dB,由此可知即使相同電力隨著天線大小的差異,天線附近的電界(電壓)分布狀態則截然不同,同樣的磁界亦即電流強度也不相同。對小型天線而言構成天線的導體與天線周圍的空間,若是屬于有耗損性的媒體時,會就導致極大的電力(功率)損失,相對的效率也會急遽劣化。

          天線的等化G與物理長度L可以用下式表示:G=8log(2L/λ)(dBd)(dBd)為接收電波時的強度(與半波長Dipole比較)指標。此處若將頻率為/20nm移動終端的天線等化代入上式,可以求得-7.7dB左右的(理論)效率,然而實際上移動終端的效率大約只有-1dB。

          圖3是移動終端周圍的電界分布狀態,由圖可知若對天線施加脈沖電界,天線周圍的電界會隨時間改變,例如右圖的電界強度除了天線之外,機殼本體的電界強度也會隨時間改變增大,換句話說只要巧妙應用移動終端機殼的電波放射特性,即使小型天線也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

          一般數位地表波播送使用波長為400~600nmUHF(UltraHighFrequency)的頻寬,然而實際上物理特性上限制,使得一般傳統移動終端得天線不容易小型化,因此將移動終端機殼的改成抽取或是折疊,形成如圖4右側直接激振天線。

          接著在波暗室內實際測試上述兩種天線的水平面內放射pattern,必需注意的是天線的特性極易受到包含人體在內使用環境的影響,因此測試時被測天線必需遠離人體,此外電波幾乎是從水平方向入射,所以本測試是以水平面內的放射pattern作為討論對象。

          圖5是各天線在波暗室內測試獲得的結果;表1以Dipole天線作比較基準時的等化平均值,由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傳統Monopole天線與Dipole天線具備-2.5~2.8dB相同程度的平均等化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枣强县| 思南县| 广德县| 兴安盟| 宜川县| 凤阳县| 阳信县| 柳林县| 永康市| 长葛市| 鲁甸县| 峨山| 西城区| 教育| 塔河县| 霞浦县| 固阳县| 鸡西市| 舞阳县| 南和县| 景泰县| 盈江县| 禹城市| 高安市| 阿瓦提县| 贺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宁南县| 高平市| 织金县| 兴国县| 福贡县| 肇源县| 阆中市| 甘德县| 方正县| 凤阳县| 寻乌县| 通许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