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共安全監測的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探討
在國內外,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已經存在眾多應用案例,在公共安全領域發揮了明顯的作用,例如:
美國Material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了一套裂縫診斷傳感器系統,已經在賓夕法尼亞州檢查了三座橋梁以及馬薩諸塞州一座橋梁的裂縫,其傳感器能夠檢測以每分鐘幾個分子的速度擴大的裂縫,從而提前幾年發現可能對安全構成危害的裂縫。此外,早期診斷意味著道路修補人員執行的修補更為經濟,因為當裂縫還小的時候,修補起來更加容易。
在韓國,為了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遏制犯罪、恐怖襲擊、火災,開始在城市內安全隱患區域安裝感應系統,為保障市民安全,建立安全的城市做出很多嘗試,如圖3所示。

圖3 公共安全物聯網在城市安全方面的應用
目前國內全長約2.66公里的玄武湖隧道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淺埋明挖湖底隧道,其中湖底段長約1.66公里。由于地質條件、應力條件、環境影響復雜,隧道很可能受溫度、荷載、地下水等因素影響,產生不均勻的沉降、橫向開裂、滲水等問題。
南京大學光電傳感工程監測中心將特殊的連續分布式光纖“植入”混凝土層中。從施工開始,直至通車運行至今,這些光纖一直對隧道“健康”進行著實時監測。
5 結論與展望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應用,但還沒有建立一個大范圍、統一的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體系,不能完全發揮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應急聯動的優勢。今后應在小范圍示范應用的基礎上,突破遇到的技術瓶頸,從實現基本的公共安全監測、數據傳輸的起步階段逐漸進入以業務為核心、實現統一聯動的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平臺的大范圍應用的成熟階段,建立市、省、國家三級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平臺,發揮其及時、有效、透明的優勢,減少每年由于公共安全隱患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造成的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使人民群眾能在一個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中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