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訊在空空導彈飛控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硬協議主要是實現系統間信息傳輸功能,由FPGA或者專用芯片實現。硬協議屬于底層協議,直接與物理層結合,本文的協議設計指硬協議設計。
通訊協議采用數據幀的方式,一幀數據包含如下內容:幀號、地址、模式代碼、幀數據長度、數據字、校驗字,如圖2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4054.htm
幀號: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可以根據數量的大小分組傳輸,一組數據為1幀,為后續發展和升級預留空間。在高實時性、突發中斷較多、大數據量情況下,此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數據打包方式;
地址:代表發送和接收的分系統地址,依據地址可以判斷當前通訊的終端;通過此種地址方式,可以實現組網、點對點等拓撲結構,各系統可以根據地址判斷數據是否來源,并確定數據是否是發送給本系統;
模式代碼(也可為命令代碼):發送命令、接收命令、狀態字、廣播方式,方便不同條件下的使用;
幀數據長度:當前一幀數據字的個數,根據不同的系統未來技術發展空間,設置字長上限,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意設置;
數據字:通訊數據,可自行設置含義;
校驗字: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校驗方式,比如和校驗、差校驗、奇偶校驗等,可由系統間協議自行制定。
此協議與1553B總線通訊比較接近,將3種字合并在一幀數據中,降低了FPGA的設計難度,在實現協議的時候依據地址和幀數據長度來對數據進行編碼、解碼,根據命令發送數據,其余功能均由軟件來實現,給軟件設計帶來多種選擇。
3.3 硬件系統設計
如果采用遍尋方式,則總線系統上同時只能有一種數據存在,這樣硬件系統設計就很簡單,可以大大減少硬件資源的開銷,可以做到小型化的設計,原理如圖3所示。
其中DSP負責飛控系統導航制導、穩定、時序調度等各種運算;FPGA負責與DSP進行信息交換、通訊協議轉換、1553B的終端接收協議轉換、數據轉存等功能;
相對載機來說導彈的控制系統是一個終端,而相對于彈內來說控制系統是總控端,因此為了避免與載機光路干擾,彈內外在光路上進行隔離,采用專用的信息處理電路、光路與載機通訊。
彈內采用自定義通用通訊協議,因此采用一路雙向處理電路對信號進行調理驅動,對外是1個光纖連接器和1個分光器,由分光器將一路光信號分為多路,隨著型號的發展、對外系統的增加,可以通過更換分光器和軟件來實現,控制系統內部硬件系統不需進行更改。因此此方案具備通用性,若各類空空導彈均采用此方式,則控制系統的通用化將成為可能,將大大提高設計效率,降低成本。
3.4 光通路設計要求
光通路主要包括光纖、光分路器、光連接器、光收發電路幾個方面。
控制系統光纖傳輸在應用中有以下幾個特點和要求:
(1)距離屬于超短距,因此光纖的損耗要求可以忽略,不受限制,對發光器的功率要求也很低;
(2)在光路中不會同時出現多路信息共存,因此單模、多模光纖均可采用;對光收發模塊的激光頻率漂移等參數要求不高;
(3)環境條件要求苛刻且可靠性要求高,對于空空導彈來說,環境使用要求和可靠性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種新技術、新材料在應用過程中要克服的主要困難。同時對溫度、振動、沖擊、氣壓、高濕等條件均有嚴格要求。
光纖選擇:光纖按材料分主要有全塑光纖、石英光纖。石英光纖在長距離通信中已占主導地位,其損耗低,適合長距離傳輸,但是因芯徑小,在μm級別,連接中要求較高的對準精度,從而給連接帶來不便,成本較高;而聚合物光纖(POF)具備高信噪比、連接方便、重量
輕、可靠性好、價格低廉的特點,且滿足工業級要求,因此選用聚合物光纖作為傳輸介質;
光連接器:光纖連接器在選擇中主要考慮連接的可靠性和多次插拔的要求,連接須滿足大過載情況下的可靠連接,比如20倍重力加速情況下不能有瞬斷,插拔次數大于1000。
4 結語
通過分析研究,應用光纖通訊可以解決未來空空導彈發展面臨的電磁兼容、高速通訊、小型化、通用性等問題。根據空空導彈內外通訊特點和要求,給出了拓撲結構、通訊協議、信息交換方式、硬件系統原理的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