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 C2440和Linux的無線撥號上網終端
摘要 以S3C2440和Linux為平臺,設計實現了基于3C模式的無線撥號上網終端,并闡述了其硬件組成、軟件開發平臺的建立、撥號程序的分析,以及驅動檢測的方法,最后進行了撥號上網的測試。實際測試結果表明,系統運行穩定、性能可靠,具有一定的應用空間。
關鍵詞 S3C2440;Linux;撥號上網終端
目前嵌入式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設計采用S3C2440處理器和Linux系統實現的無線撥號上網終端在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例如在視頻監控方面,結合無線網絡技術,使監控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監控的面積和距離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擺脫了物理通道的約束,可以說是未來監控系統的發展方向。終端采用ARM9嵌入式處理器,主頻最高可達400 MHz,而且其內部集成了LCD控制器、內存控制器、Flash接口電路以及雙通道的USB總線,處理器也支持Linux操作系統,而Linux操作系統也擁有現代操作系統所具備的內容:搶先式多任務處理、內存保護、虛擬內存并支持TCP/IP的眾多協議。因此,將它們用于無線撥號上網終端中時,可以利用ARM9低功耗,高性能的特點和Linux良好的網絡支持功能完成撥號上網和進一步的具體應用。
1 終端硬件平臺
硬件部分采用核心板加底板的結構,核心板是以S3C2440作為處理器,并配有64 MB的SDRAM,256 MB/1 CB的Nand Flash和2 MB的Nor Flash;底板上添加了串口、USB接口、100 Mbit·s-1以太網RJ-45接口和SD卡等基本外圍電路。另外,單獨開發了3G模塊的電路板,目的是把3G模塊的miniPCI接口通過硬件轉化為USB接口,這樣不僅方便3G模塊與核心板的連接,而且也方便了對3C模塊在Linux系統下驅動的處理,3G模塊采用華為EM770W。
2 軟件平臺
2.1 PC機軟件平臺
系統軟件平臺以Linux操作系統為基礎,在PC機上安裝虛擬機,然后在VMware Workstation上安裝Redhat Enterprise 5,內核采用Lin ux-2.6.32.2,然后在Red hat5的Linux上建立ARM—Linux—gcc的交叉編譯環境,ftp以及samba服務器等。
2.2 終端的系統移植
系統移植包括:配置Linux內核,向內核中添加3G模塊的驅動和PPP協議的支持,并重新編譯和下載。
在內核配置之前,首先要進入內核目錄,執行make distclean命令將以前相關的臨時文件、配置文件、中間文件和路徑文件等清除。再開始配置內核:第一步,cp config_mini2440_w35.config;第二步,make menu config進入基于文本模式的菜單型選項,添加USB轉串口的驅動和PPPD協議支持的選項;第三步,對內核進行編譯,執行命令make zImage,編譯成功后在/arch/arm/boot目錄下將生成zImage燒寫文件;第四步,制作目標板的文件系統映像,在mini2440的目錄下執行命令mkyaffszimage-128M rootfs-qtopia-qt4 rootfs-qtopia-qt 4.img,這樣在當前目錄下就生成了相應的文件系統映像;第五步,燒寫文件,連接好串口和USB電纜,打開超級終端和DNW軟件,硬件上電并選擇為NOR Flash啟動,進入BIOS功能菜單。首先選擇功能號[f]開始對Nand Flash進行分區;然后選擇功能號[v]開始下載supervivi,下載完畢,BIOS會自動燒寫supervivi到NAND Flash分區中,并返回主菜單;安裝Linux內核,在BIOS主菜單中選擇功能號[k],開始下載Linux內核zlmage;安裝根文件系統,在BIOS主菜單選擇功能號[y],開始下載ysffs根文件系統映像文件rootfs—qtopia—qt4.img,此過程大概需要2 min,下載的文件越大,燒寫的時間就會越長;下載完畢后,拔下USB連接線,在BIOS主菜單選擇功能號[b],啟動系統,進一步進行屏幕校正和相關設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