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網絡終端報文收發機制研究與實現

        嵌入式網絡終端報文收發機制研究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09-05-21 來源:網絡 收藏

        本系統中,接收流程本是一種被動方式,相對查詢方式,軟硬件設計復雜度高,實用中很可能由于軟硬件缺陷導致可靠性問題。采用這種結合的辦法,既克服了周期性查詢的效率低、實時性差的缺點,又消除了完全被動接收的不可靠性。
        3
        根據上文提出的,建立一個實驗系統,檢查實際性能。
        3、1系統硬件平臺
        本系統核心采用LSI403LP定點數字信號處理器,時鐘頻率150MHz,最高速率600MIPS。具有外部指令和數據存儲器接口,類存儲器外設接口,三種接口共享地址、數據總線和讀寫等控制信號,但具有各自的片選信號,而且可以單獨配置,兼容不同訪問時序。
        本系統的NIC選用RTL8019AS[4]。該NIC支持ISA總線,可直接按存儲器方式訪問,支持10BASE-T,有16KBytes片內SRAM,可作為一級緩存,其中14KB作為接收緩存,2KB作為發送緩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2483.htm

        本系統的以太網接口模塊電路如圖4。8019的JP引腳接高電平,將8019設置在jumper工作模式。此模式下,8019的部分功能由跳線開關來設定,控制使用NE2000寄存器組。LSI403LP對8019的一個訪問周期即PCS0N的一個有效周期,可通過403的寄存器設置為403時鐘周期的整數倍。
        3、2系統設計

        本系統架構如圖5,通信流程按照上文描述設計。本系統基于單DSP,采用uC/OS-II 實時操作系統。uC/OS-II采用基于優先級的搶占式多任務內核,最高優先級任務一旦就緒就必須搶占處理器[3],任務級響應時間可預知,對實時通信應用非常重要。
        本系統中存在一個接收任務和多個發送任務,NIC作為它們的共享資源,利用一個信號量來進行資源分配,以確保這幾個任務不會同時訪問NIC,導致NIC故障。
        4實驗結果
        將一臺PC作為主機與一臺實驗通過10Base-T以太網直接連通,不通過任何中間節點,進行以下測試,考察本系統以太網接口的性能。
        4、1頻率
        主機向實驗發送100字節的ICMP回傳請求,發送10萬次,發送速率約8330次/秒,占用帶寬約7.0Mbps。實驗終端收到ICMP并且解析正確則是一次成功接收,但并不響應。LSI403與8019采用不同通信帶寬,實驗結果如表1。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灵璧县| 南康市| 永善县| 东方市| 平安县| 文登市| 元谋县| 永康市| 商丘市| 德庆县| 潼南县| 宾阳县| 金门县| 虞城县| 郁南县| 雷波县| 祁东县| 孟津县| 兴城市| 新河县| 琼结县| 临沂市| 平罗县| 巴青县| 嘉祥县| 连山| 沙洋县| 元氏县| 治县。| 屯门区| 马鞍山市| 灌云县| 宜宾市| 清涧县| 清徐县| 新野县| 万州区| 电白县| 营山县|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