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芯片嵌入式網關在煤井下人員定位中的應用
隨著Internet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礦井下光纖環網是近年來研究與應用的熱點,它在煤礦井下安全監控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煤礦井下光纖環網的框架下,設計了光纖以太網轉工業RS 485總線的網關,該網關可將井下人員定位基站入網,實現人員定位信息的網絡查詢、跟蹤以及安全檢測與監控等功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2410.htm由于單芯片嵌入式網關具有成本低、體積小、可靠性高、功耗低、環境適應能力強等諸多優點,在通信和工業控制等領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
1 嵌入式網關構架
基于以太網的TCP/IP轉換為工業RS 485和RS 232協議的基本構架如圖1所示。根據嵌入式網關的功能,本設計實現了以下協議:HTTP,TCP,UDP,IP,ICMP,ARP。
(1)HTTP是嵌入式WEB服務器的主要構架,屬于應用層協議,本文主要實現網關系統參數設置與查詢、基站系統參數的設置與查詢。
(2)TCP協議是面對連接的,在本文中實現井下基站與遠程以太網終端數據的通信:提供TCP Server功能,負責終端電腦主動連接網關,實現數據通信;實現TCP Client功能,提供網關主動發起的數據傳輸,比如網關中有數據需要通信的時候(注:圖1中的TCP S/C代表用戶基于TCP Server以及TCP Client的應用程序,下同)。
(3)UDP協議是面對連接的網絡數據傳輸,數據傳輸不可靠,但是在某些場合,比如數據的鏈路比較少,那么可以采用基于UDP的數據傳輸協議。在本設計中保留了基于UDP的數據傳輸協議。
(4)IP協議是網絡通信協議的主要協議,由圖1可知,UDP和TCP協議就是在此層之上實現的。
(5)ICMP和ARP協議實現網絡的一些基本配置,ARP為地址解析協議,是將IP地址轉換到硬件地址的協議,ICMP是IP的附件,用于實現網絡上節點的診斷,并返回錯誤消息,也就是我們最常用的ping協議。

2 硬件結構設計
硬件的系統框圖如圖2所示,光纖轉電模塊實現光纖到電的RJ45轉換,RJ45實現光纖轉換模塊和MC9S12NE64(以下簡稱NE64)的連接,4個SPE485實現該網關與基站的RS 485連接,MAX232實現調試輸出或基站的RS 232連接。本系統的光纖轉電模塊采用netLINK公司的HTB-1100S-25,該轉換器為自適應光纖收發器,用于將100 Mb/s的光網轉換為速度為:10/100 Mb/s的雙絞線RJ45接口。

2.1 MC9S12NE64以太網單芯片簡介
NE64是Freescale公司于2004年9月推出的高性價比、業內首個嵌入式單芯片以太網微控制器,內核為HCS12。由標準的內置外設構成,主要包括一個16 b的中央處理器單元(HCS12 CPU),64 kB的FLASHE2PROM,8 kB的RAM(EMAC共享),集成了10/100 Mb/s以太網物理層收發器(EPHY)的以太網媒體訪問控制器(EMAC),2個異步串行通訊接口模塊(SCI),1個4通道16 b定時器模塊(TIM)以及多達21個管腳可用于鍵盤喚醒輸入(KWU)等。內置的PLL電路允許對功耗和性能進行調節來滿足運行要求。此外,內置的帶隙基準穩壓器,用于將3.15~3.45 V的外部工作電壓轉換成2.5 V的內部數字電源電壓(VDD)。
2.2 網絡接口設計
NE64內部集成了用于連接以太網的EMAC和EPHY協議層,因此省了外接的PHY,只需連接少許的外部電阻和電容以及一個RJ45接口就可以實現網絡的物理連接,接口電路如圖3所示。

2.3 RS 485和RS 232接口設計
NE64本身具有雙串口,因此本文將串口0(SCI0) 設計為RS 485通信,將串口1(SCIl)設計為RS 232通信。
在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中,該網關通過RS 485(串口0)與本地基站相連以獲取人員信息。為增加系統中RS 485的驅動能力,設計了4路接口,原理圖如圖4所示。

在圖4(a)中,只畫了一路的RS 485接口電路,其他的3路基本一樣。在接收腳RXD00串聯電阻和LED指示燈,用于指示電路的接收狀態,發送狀態的LED指示燈沒有在圖中畫出,原理同接收電路。WD1~WD3及串聯的20 Ω小電阻,具有防雷擊功能。圖4(b)中的RXD01~RXD03是另外3路RS 485的接收端,要注意的是圖中74HC09是集電極開路輸出,因此在輸出時需接一個上拉電阻,RXD0直接連接NE64的串口0的接收端,而4路RS 485的發送端TXD0連接在一起并和NE64的串口0的發送端相連。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