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網絡與嵌入式查詢終端的城市非機動車輛管理系統
1 系統設計
為了加強對各種非機動車管理,提高非機動車業務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需要依托公安網絡建立一個全市集中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
1.1 設計目標
非機動車輛管理系統運行模式一般是,首先非機動車輛購置后到非機動車管理部門辦理手續,領取已寫入車輛、所有人基本信息的智能車輛牌照,并安裝在車輛規定位置處。然后車輛管理數據庫子系統錄入車輛及其所有人的詳細信息。依據系統管理辦法,車輛必須全牌照行駛。車輛丟失、被盜、變更所有人、報廢等需到派出所等設有網絡終端處備案。將車輛、所有人變化情況輸入信息系統以及時反映車輛的當前狀態。對于網絡暫時無法到達的檢查點,設想使用手持式查詢終端進行檢查。查詢終端中保存被盜車輛的基本信息,被盜車輛的數據定期從數據管理子系統中下載更新。由此可見,所要建立的非機動車輛管理系統主要目標如下:
(1)采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制作射頻標簽嵌入車牌內,取代傳統的車牌,形成新一代智能車牌;
(2)實現對車輛的信息化管理,使非機動車處于可控制狀態;
(3)為執法部門提供便攜式執法工具,即信息查詢終端。其應具備查詢效率高、成本低、攜帶方便等特點;
(4)車輛管理網絡化,借助現有的公安網絡建立覆蓋整個城市的非機動車輛管理信息系統。
1.2 系統架構
本文結合城市非機動車輛管理系統的運行模式和建設目標,通過研制基于嵌入式技術的非機動車查詢終端(PDA),在網絡環境下形成基于網絡和查詢終端的城市非機動車輛管理系統。系統方案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基于網絡的上位機車輛信息管理系統和基于嵌入式技術的下位機車輛查詢終端。其中,上位機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主體基于公安網絡。同時,考慮到目前城市的實際情況,允許部分社會點代辦自行車上牌業務,辦理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到車輛管理所,然后由人工形式將數據導入非機動車數據庫中,其主要目的是確保公安網絡的安全。而系統的下位機主要由查詢終端和電子車牌等模塊組成。系統在實際運行時,客戶端負責非機動車輛的登記注冊、轉移過戶、失竊登記并上傳、失竊信息更新并形成下載文件等任務。數據庫服務器存放本城市所有非機動車輛的信息,匯總客戶端上傳的車輛信息,并通過網絡更新每個客戶端的車輛信息庫。
2 系統實現
2.1 車牌設計
車輛牌照的結構設計為抽插式子母卡,母卡安裝在車輛的規定位置,子卡可插入母卡內,亦可抽出[4]。非機動車管理辦法要求車主離開車輛時抽出子卡,使母卡上的車牌號不能形成完整的數字,且很難從母卡剩余的部分數字猜出車牌號碼,如圖2所示。這樣即使車輛被盜,偷竊者也很難復制出正確車牌號的子卡,從而提高車輛的防盜性。另外,車牌內的電子標簽為該車的ID號,通過與數據庫中的信息關聯將很快確定車輛的當前狀態(正常、被盜、報廢等)以及車輛所有人的信息[4-5]。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電子鎮流器相關文章:電子鎮流器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