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UML的嵌入式系統可視化開發方法
然后用類圖來描述系統靜態的對象結構及其相互關系。從用例圖(圖1)中我們可分解出一些類,并將這些類之間的結構描述出來。比如從遠端用戶的“登錄服務器”用例就可分解出嵌入式Web服務器中的網卡、TCP/IP、HTTP類,本地用戶的“登錄服務器”用例則可分解出嵌入式Web服務器中的鍵盤、顯示器和本地監控等類。依次略推在嵌入式Web服務器*定義了網卡、TCP/IP、HTTP、藍牙模塊、鍵盤、顯示屏、本地監控、數據處理等類。
每個類可以設置屬性和操作,但我們在這個步驟中并沒有定義,而僅僅是對嵌入式Web服務器的 對象結構作靜態描述,類的屬性和操作的定義將隨著完整的類圖在后文中出現。
4.2 系統行為分析
系統行為分析就是從多個角度來描述所研究系統的動態部分。我們可用狀態圖描述系統的狀態行為,然后根據系統內部所具有的行為來定義和精化類的操作,另外也可用順序圖和協作圖從不同的角度來顯示動態的信息流。
這里采用嵌入式Web服務器的狀態圖來簡單說明(如圖3所示)。根據嵌入式系統的特點,在此處,狀態圖不但包括嵌套層次結構狀態的概念,還可用并發的概念來表示那些可以和其他狀態同時處于活動狀態的獨立狀態,圖中用虛線表示。
圖 3 嵌入式Web服務器狀態圖
5 系統設計
設計階段是在對系統各方面都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確定特定的解決方案。
5.1 層次結構設計
我們在系統的分析階段,一直使用統一的標識來描述系統,但系統具體實現時還是需要將軟、硬件分開實現,所以我們要在系統設計階段對軟硬件層次進行劃分。若這次的劃分最終不能滿足要求,也可以通過迭代在以后的循環中嘗試多種方案,直到滿足要求。
在系統結構分析中用類圖所作的統一描述涵蓋了軟件層和硬件層共同組成的系統結構,所有軟件層和硬件層都是由類圖中提取而來的,但類圖中既可由軟件實現又可由硬件提供的一部分內容則要根據性能、價格、規格大小等因素來加以選擇。如本系統中TCP/IP協議棧的實現,就即可通過軟件編程,也可選擇購買提供TCP/IP協議棧的網卡芯片,相比較而言,自帶TCP/IP協議棧的網卡芯片提供的性能更高、更穩定,但成本也較高,但本系統對網絡實現并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所以從成本上考慮,還是選擇了軟件實現TCP/IP協議棧。這樣,TCP/IP協議棧也就將在軟件層中描述而不在硬件層中出現。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