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實現的PWM整流回饋系統的設計
如圖2所示,當電網電壓幅值Us不變時,Uq直接反應了d軸與電網電壓Us的相位關系,當Uq>0時,d軸滯后于電網電壓Us;當Uq0時,d軸超前于電網電壓Us;當Uq=0時,d軸與電網電壓Us同相。基于上述分析,設計如下鎖相環。首先虛擬一個同步角度,使其角速度與電網電壓相同,然后利用該角度對三相輸入電壓進行CLARKE變換和PARK變換,使電壓矢量從三相靜止坐標系變換到兩項旋轉坐標系中,同時令q軸電壓的參考值為零,并將q軸電壓值和參考值送入PI調節器,PI調節器輸出為同步角度與虛擬同步角度的誤差,并將其輸出對虛擬同步角度進行補償,再利用補償后的角度進行PARK變換,這樣構成一閉環控制,最終實現了軟件鎖相環。
圖3 鎖相環結構框圖
為實現母線電壓輸出的穩定,同時實現能量的雙向流動,即當母線電壓高于期望值時,能量回饋電網,當母線電壓低于期望值時,能量流向基側,進行升壓。在這個環節中,采用雙閉環控制,即電流環和電壓環控制。如圖5所示,電壓環作為外環控制,根據給定電壓和實測母線電壓的關系,通過PI調節后,計算出電流的給定值;電流環作為內環控制,根據外環計算出的電流給定值,進行閉環控制,最終實現了單位功率因數整流和回饋。對三相交流信號進行閉環控制是很困難的,精度也不高,因此,我們采用矢量分解的方式,將三相交流信號從靜止坐標系變換到兩相旋轉坐標系中,并對d軸和q軸信號進行控制。
圖4 整流器交流側穩態矢量圖
根據圖4所示,可得出PWM整流器數學模型:
由上式可以看出,變換器交流側電流的d、q軸分量存在著相互耦合項,無法對電流的d、q軸分量進行單獨控制,給控制器的設計造成一定困難,為此,本文采用前饋解耦控制策略,利用PI調節器對其進行解耦。解耦的具體過程如圖5的虛線部分所示。
圖5 雙閉環控制結構圖
pwm相關文章:pwm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