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解密:Linux內核是如何工作的

        解密:Linux內核是如何工作的

        作者: 時間:2011-05-10 來源:網絡 收藏
        模塊化的Kernel

        現在我們隊Kernel是做什么的已經有了一些了解,讓我們再來簡單看下它的物理組成。早期版本的Linux Kernel是整體式的,也就是說所有的部件都靜態地連接成一個(很大的)執行文件。

        相比較而言,現在的Linux Kernel是模塊化的:許多功能包含在模塊內,然后動態地載入kernel中。這使得kernel的很小,而且在運行kernel時可以不必reboot就能載入和替代模塊。

        Kernel的在boot time時從位于/boot 目錄的一個文件加載進存儲中,通常這個/boot 目錄會被叫做KERNELVERSION,KERNELVERSION與kernel版本有關。(如果你想知道你的kernel版本是什么,運行命令行顯示系統信息-r。)kernel的模塊位于目錄/lib/modules/KERNELVERSION之下,所有的組件都會在kernel安裝時被拷貝。

        管理模塊

        大部分情況下,Linux管理它的模塊不需要你的幫忙,但是如果必要的時候有命令行可以來手動檢查和管理模塊。比如,為了查清楚當前到底哪個模塊在載入kernel。這里有一個輸出的例子:

        # lsmod
        pcspkr 4224 0
        hci_usb 18204 2
        psmouse 38920 0
        bluetooth 55908 7 rfcomm,l2cap,hci_usb
        yenta_socket 27532 5
        rsrc_nonstatic 14080 1 yenta_socket
        isofs 36284 0

        輸出的內容包括:模塊的名字、大小、使用次數和依賴于它的模塊列表。使用次數對防止卸載當前活躍的模塊非常總要。Linux只允許使用次數為零的模塊被移除。

        你可以使用modprobe來手動加載和卸載模塊,(還有兩個命令行叫做insmod和rmmod,但modprobe更易于使用因為它自動移除了模塊依賴)。比如lsmod的輸出在我們的電腦上顯示了一個名叫isofs的卸載模塊,它的使用次數是零而且沒有依賴模塊,(isofs是一個模塊,它支持CD上使用的ISO系統文件格式)這種情況下,kernel會允許我們卸載模塊:

        # modprobe -r isofs

        現在,isofs不再顯示在Ismod的輸出中,kernel由此節省了36,284字節的存儲。如果你放入CD并且讓它自動安裝,kernel將自動重新載入isofs模塊,而且isofs的使用次數增加到1次。如果這時候你還試圖移除模塊,就不會成功了因為它正在被使用:

        # modprobe -r isofs
        FATAL: Module isofs is in use.

        Lsmod只是列出了當前被載入的模塊,modprobe則將列出所有可用的模塊,它實際上輸出了/lib/modules/KERNELVERSION目錄下所有的模塊,名單會很長!

        實際上,使用modprobe來手動加載一個模塊并不常見,但確實可以通過modprobe命令行來對模塊設置參數,例如:

        # modprobe usbcore blinkenlights=1

        我們并不是在創建blinkenlights,而是usbcore模塊的實參數。

        那么知道一個模塊會接受什么參數呢?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modinfo命令,它列出了關于模塊的種種信息。這里有一個關于模塊snd-hda-intel的例子

        # modinfo snd-hda-intel
        filename: /lib/modules/2.6.20-16-generic/kernel/sound/pci/hda/snd-hda-intel.ko
        description: Intel HDA driver
        license: GPL
        srcversion: A3552B2DF3A932D88FFC00C
        alias: pci:v000010DEd0000055Dsv*sd*bc*sc*i*
        alias: pci:v000010DEd0000055Csv*sd*bc*sc*i*
        depends: snd-pcm,snd-page-alloc,snd-hda-codec,snd
        vermagic: 2.6.20-16-generic SMP mod_unload 586
        parm: index:Index value for Intel HD audio interface. (int)
        parm: id:ID string for Intel HD audio interface. (charp)
        parm: model:Use the given board model. (charp)
        parm: position_fix:Fix DMA pointer (0 = auto, 1 = none, 2 = POSBUF, 3 = FIFO size). (int)
        parm: probe_mask:Bitmask to probe codecs (default = -1). (int)
        parm: single_cmd:Use single command to communicate with codecs (for debugging only). (bool)
        parm: enable_msi:Enable Message Signaled Interrupt (MSI) (int)
        parm: enable:bool

        對我們來說比較有興趣的以parm開頭的那些部分:顯示了模塊所接受的參數。這些描述都比較簡明,如果想要更多的信息,那就安裝kernel的源代碼,在類似于/usr/src/KERNELVERSION/Documentation的目錄下你會找到。

        里面會有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文件/usr/src/KERNELVERSION/Documentation/sound/alsa/ALSA-Configuration.txt描述的是被許多ALSA聲音模塊承認的參數;/usr/src/KERNELVERSION/Documentation/kernel-parameters.txt這個文件也很有用。

        前幾天在Ubuntu論壇有一個例子,說的是將參數傳遞到一個模塊(詳見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HdaIntelSoundHowto)。實際上問題的關鍵是snd-hda-intel參數在正確驅動聲音硬件時需要一點操作,而且在boot time加載時會中止。解決方法的一部分是將probe_mask=1選項賦給模塊,如果你是手動加載模塊,你需要輸入:

        # modprobe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更有可能,你在文件/etc/modprobe.conf中放置這樣類似的一行: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這告訴modprobe每次在加載snd-hda-intel模塊時包含probe_mask=1選項。現在的有些Linux版本將這一信息分離進/etc/modprobe.d下的不同文件中了,而不是放入modprobe.conf中。

        /proc系統文件

        Linux kernel同樣通過/proc系統文件來展示了許多細節。為了說明/proc,我們首先需要擴展我們對于文件的理解。除了認為文件就是存儲在硬盤或者CD或者存儲空間上的持久信息之外,我們還應當把它理解為任何可以通過傳統系統調用如:打開、讀、寫、關閉等訪問的信息,當然它也可以被常見的程序訪問。

        /proc之下的文件完全是kernel虛擬的一個部分,給我們一個視角可以看到kernel內部的數據結構。實際上,許多Linux的報告工具均能夠很好地呈現在/proc下的文件中尋到的格式化版本的信息。比如,一列/proc/modules將展示一列當前加載的模塊。

        同樣的,/proc/meminfo提供了關于虛擬存儲系統當前狀態的更多細節信息,而類如vmstat的工具則是以一種更加可理解的方式提供了相同的一些信息;/proc/net/arp顯示了系統ARP cache的當前內容,從命令行來說,arp -a顯示的也是相同的信息。

        尤其有意思的是/proc/sys下的文件。/proc/sys/net/ipv4/ip_forward下的設置告訴我們kernel是否將轉發IP數據包,也就是說是否扮演網關的作用。現在,kernel告訴我們這是關閉的:

        #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0

        當你發現你可以對這些文件寫入的時候,你會覺得更加有意思。繼續舉例來說: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將在運行的kernel中打開IP 轉發(IP forwarding)

        除了使用cat和echo來檢查和更正/proc/sys下的設置以外,你也可以使用sysctl命令:

        # sysctl net.ipv4.ip_forward
        net.ipv4.ip_forward = 0

        這等同于:
        #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0

        也等同于:
        # 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
        net.ipv4.ip_forward = 1

        還等同于: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需要注意的是,以這種方式你所做的設置改變只能影響當前運行的kernel的,當reboot的時候就不再有效。如果想讓設置永久有效,將它們放置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在boot time時,sysctl將自動重新確定它在此文件下找到的任何設置。

        /etc/sysctl.conf下的代碼行大概是這樣的:net.ipv4.ip_forward=1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文昌市| 莱西市| 明星| 南充市| 韶山市| 五常市| 白玉县| 周宁县| 营山县| 海兴县| 根河市| 永新县| 灵山县| 子长县| 麟游县| 岚皋县| 简阳市| 渑池县| 荣成市| 宜春市| 沙河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安康市| 始兴县| 松溪县| 台东市| 通海县| 云和县| 宁夏| 壶关县| 昂仁县| 交城县| 象州县| 湾仔区| 承德市| 浦城县| 永福县| 长宁县| 子长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