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數字網絡技術在廣播協作解決方案中的應用

        數字網絡技術在廣播協作解決方案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1-12-24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9945.htm


          4 寧波平臺的建設和情況

          目前,寧波電臺各個頻道廣泛采用各縣、市、區記者站提供的節目信息和新聞信息,這些內容豐富了信息源.增強了節目可聽性,是電臺日常節目的有力補充。原先記者站或通訊員的新聞稿多以傳真方式提供,少量以E-mail方式提供,音頻稿則主要通過電話線路接收,音質較差,操作煩瑣,嚴重影響了節目的播出質量。2005年初,為解決節目通聯中信息接收、傳輸、還原等環節存在的效率低、音質差、易出錯等問題,寧波電臺開始醞釀建設平臺。人員前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需求調研,并充分借鑒了兄弟電臺的成功經驗,經過全體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初建成廣播平臺。

          該平臺集文字信息和音頻信息交換與共享于一身.文稿通聯平臺采用Java服務器頁面(JSP)語言和瀏覽器/服務器(B/S)架構.與臺內新聞文稿采編系統緊密整合,共用同一數據庫,實現了信息共享。節目通聯交換平臺與文稿平臺合一.用戶只需單點登錄即可完成音頻稿與文字稿的傳遞。記者站在任何一臺上網電腦都可以實現節目交換和網上發稿功能,輸入服務器的IP地址可出現如圖3所示的登錄界面。

          用戶選擇合適的類別,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成功后.就可實現文件的上傳和下載功能,操作界面如圖4所示。



          該平臺建成后解決了原節目通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傳統廣播協作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操作更方便,差錯率更低。相比傳真或電子郵件方式接收文字稿.通過廣播協作平臺發稿.記者可隨時隨地寫稿和傳稿。對采訪的錄音稿也無需等待.只需通過網絡上傳到服務器即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工作效率更高。由于稿件最后以電腦稿輸出,稿件內容一目了然,可讀性好,使人為引起的播音差錯率大幅降低。

          (2)信息接收更快捷,新聞時效性更好。只要網速穩定,經廣播協作平臺發送的新聞稿和音頻稿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上傳到服務器。文字稿經編輯上傳后即時進入電臺新聞采編系統,責任編輯可立即進行編輯和用于播出。一段10分鐘長的錄音報道以廣播級播出標準MPEG格式合成.即以48k取樣率. 16bit編碼.256kb/s傳輸碼流.聲音文件大小約為16MB左右。如以低于此標準合成.文件容量將更小.一般MP3格式的文件,5分鐘長度只有 4M左右。目前.單位工作電腦都通過專線上網,網絡速度很快.如以256kb/s的速度上網只需幾分鐘時間就可完成。通過網絡傳輸聲音文件對異地采訪報道效果更明顯,以往通過電話回傳.費時費力.現在只需幾分鐘就可完成全部過程,使節目內容的時效性更好。

          (3)節目音質更佳,可聽性更強。音頻文件的質量與合成文件時采用的標準有關,在網絡傳輸過程中音質不受影響。接收端通過電腦經調音臺進入音頻制播網,使音響效果基本上無失真。與傳統電話方式接收的聲音報道噪聲很嚴重相比,聲音清晰、音質更好、可聽性更強。

          (4)稿件管理更容易。由于新聞稿經發送后直接進入新聞采編系統,編輯通過廣播協作平臺進行稿件編輯和錄用,記者稿件有無采用一目了然,即使是歷史稿件也不會被遺漏。另外,新聞稿入庫后,隨著稿件數量增多,系統會自動根據要求歸檔和產生索引.方便日后查詢和檢索。

          (5)符合廣播發展方向。當前廣播技術正向全面化發展,廣播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發展潮流。眾所周知,音頻制播網是目前支撐正常廣播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由于播出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因素,音頻制播網與辦公網、互聯網實行嚴格的物理網絡隔離.這給廣播節目交換和共享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廣播協作平臺在開放網絡環境下利用相對成熟的數字實現廣播節目的采集、制作數字化和傳輸網絡化,彌補了音頻制播網只能在封閉環境下工作的缺陷,較好地兼顧了效率和安全.符合廣播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方向,也為推進廣播電臺音頻制播網、辦公網、互聯網三網數據共享和交換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準備。

          5 總結和展望

          寧波廣播協作平臺通過互聯網實現了節目交換和共享.系統投入運行后穩定可靠,使用效果明顯。由于該平臺與網站系統整合在一起,網絡開放性和兼容性較好,滿足了使用者遠程寫稿和傳稿要求,記者不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可隨時隨地發稿,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廣播協作平臺的音頻節目與音頻制播網通過調音臺進行交換.既符合了網絡物理隔離的安全要求,又滿足了音頻數據的交換需要,在當前沒有可靠手段實現播出網與互聯網、辦公網聯網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實用而可靠的途徑。但從廣播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來看.廣播業務實現互聯網、辦公網、音頻制播網的數據無縫交換和共享是大勢所趨。為實現節目資源的無縫交換和共享,廣播協作平臺今后需要在網絡互聯、網絡安全、數據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減少中間轉換過程,將數據采集、交換、傳輸、還原進行高效整合,使數據共享實現交互.真正實現廣播協作過程全數字化和網絡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清镇市| 桦川县| 丰镇市| 洛南县| 黄骅市| 大埔区| 伊春市| 襄垣县| 崇仁县| 林口县| 固阳县| 塘沽区| 道孚县| 敖汉旗| 荥经县| 巴彦县| 平定县| 团风县| 来安县| 肃北| 黄浦区| 西青区| 明水县| 乐山市| 金塔县| 文成县| 通城县| 新丰县| 凯里市| 大名县| 阿城市| 叙永县| 辉南县| 洪雅县| 剑阁县| 佛冈县| 阿城市| 玉树县| 永顺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