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Linux內核升級的基本步驟

        Linux內核升級的基本步驟

        作者: 時間:2012-07-31 來源:網絡 收藏

        一、本次編譯新所涉及軟件版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8689.htm

        “GCC –version”可查尋GCC版本------4.3.2 20081105(Red Hat 4.3.2-7)

        “make –v”可查詢 Gnu make版本-----3.81

        “ld –V(v)可查詢GNU ld版本-----2.18.50.0.9-7。f c10 20080822

        “fdformat --versiON”命令檢查 util-版本----2.14.1

        “insmod –V”檢查module-init-tools 版本-----3.5

        “tune2fs –version”命令可檢查 tune2fs 版本-----1.41.3

        “pppd --version”命令可檢查pppd version 2.4.4

        “isdnctrl 2>1|grep version” 命令可檢查isdnctrl version 3.9

        二、配置ftp,上傳代碼

        ftp配置過程這里不再詳細介紹。本次要編譯的內核代碼版本為2.6.25.8,執行mget指令將內核上傳到目標文件,然后執行“tar xvjf linux-2.6.25.8_src.tar.bz2解壓內核代碼包。

        三、配置內核

        接下來的內核配置過程比較煩瑣,但是配置的適當與否與日后的運行直接相關,有必要了解一下一些主要的且經常用到的選項的設置。配置內核可以根據需要與愛好使用下面命令中的一個:

        #make config(基于文本的最為傳統的配置界面,不推薦使用)

        #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選單的配置界面,字符終端下推薦使用)

        #make xconfig(基于圖形窗口模式的配置界面,Xwindow下推薦使用)

        #make oldconfig(如果只想在原來內核配置的基礎上修改一些小地方,會省去不少麻煩)

        #make defconfig(采用默認配置)

        對于初學者而言,我們可以先執行“make defconfig”,這樣可節省很多工作。然后在執行“make menuconfig”進行下面的配置:

        1、選擇網卡配置:

        Device Drivers --->

        [*] Network device support --->

        [*] Ethernet (10 or 100Mbit) --->

        *> AMD PCnet32 PCI support //VMware 下 系統的網卡驅動

        2、選擇SCSI 驅動

        Device Drivers --->

        SCSI device support --->

        [*] SCSI low-level drivers --->

        *> BusLogic SCSI support //必須要選擇BusLogic SCSI 適配器

        配置完成后可執行“ls -a”指令查看目標文件夾中會存在.config文件。

        在配置時,大部分選項可以使用其缺省值,只有小部分需要根據用戶不同的需要選擇。

        四、編譯內核

        配置工作完成后,可以執行編譯命令: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zImage

        #make bzImage

        #make modules

        #make modules inSTall

        #make install

        #depmod -a

        第一個命令make dep實際上讀取配置過程生成的配置文件,來創建對應于配置的依賴關系樹,從而決定哪些需要編譯而那些不需要;第二命令make clean完成刪除前面留下的文件,以避免出現一些錯誤;第三個命令make zImage和第四個命令make bzImage實現完全編譯內核,二者生成的內核都是使用gzip壓縮的,只要使用一個就夠了,它們的區別在于使用make bzImage可以生成大一點的內核,比如在編譯2.4.0版本的內核時如果使用make zImage命令,那么就會出現system too big的錯誤提示。建議大家使用make bzImage命令。make modules和make modules install分別生成相應的模塊和把模塊拷貝到需要的目錄中。#make install默認會將內核鏡像拷貝到/boot 目錄下。第八個命令和編譯過程并沒有關系,它是生成模塊間的依賴關系,這樣你啟動新內核之后,使用modprobe命令加載模塊時就能正確地定位模塊。

        我們可以依次執行#make clean、#make bzImage、#make modules、#make modules install、make install指令。

        五、更新

        最后我們還需要執行“vim /etc/grub.conf”,修改grub.conf文件中的default的值,選擇啟動循序。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linux相關文章:linux教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岳池县| 五寨县| 米脂县| 柘城县| 南皮县| 江门市| 西青区| 商洛市| 金阳县| 肃南| 河曲县| 浮梁县| 舟山市| 临武县| 大悟县| 红河县| 民权县| 云霄县| 本溪市| 虎林市| 安新县| 聂拉木县| 五指山市| 周口市| 泽州县| 德庆县| 藁城市| 习水县| 滦南县| 化州市| 酒泉市| 巴彦县| 延津县| 香格里拉县| 美姑县| 托克逊县| 武城县| 霍邱县| 临朐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