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軟件集成開發環境的設計與實現

        嵌入式軟件集成開發環境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12-08-06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文章的層次結構;給出GCC重定向的一般方法并了通用交叉編譯接口;給出GDB移植的一般方法并了通用調試接口。在此基礎上,了PLAEmbeddedIDE v1.0原型系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8652.htm

        1 引言

        日益成熟的硬件技術以及更加復雜化的應用需求,使得逐步取代硬件成為系 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7]。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是否能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成為制約嵌入 式產品能否占據市場的關鍵因素。因此,設計一種較為通用的,高度集成的,同時具備良好 擴展性的嵌入式軟件對于提高嵌入式軟件開發效率非常重要[1][4]。

        本文中設計并的嵌入式軟件開發環境 PLAEmbeddedIDE v1.0,是基于Windows 環 境的,集編輯器、交叉編譯器、交叉調試器等工具為一體的,具備擴展性的嵌入式軟件集成 開發環境。

        2 PLAEmbeddedIDE 的層次結構

        PLAEmbeddedIDE 采用分層的模塊化結構,其結構如圖1 所示,從上至下分別是用戶 界面層、配置實體層、接口層、功能層。其中,功能層又分為兩大部分:工具集和可重用組 件庫。用戶界面接收用戶的輸入對系統進行配置,通過配置實體設定相應的參數,接口層通 過傳遞過來的配置參數,對工具進行必要的配置,并加載恰當的工具完成用戶動作。

        3 PLAEmbeddedIDE 的交叉編譯器模塊

        3.1 交叉編譯器后端重定向機制

        可重定向編譯器是快速開發交叉編譯器的平臺[2],以最常用的可重定向編譯器GCC 為 例,圖2 是GCC 后端重定向的原理圖。

        GCC 后端與目標相關部分的源碼insn-*,是由后端代碼生成器gen*(文件名以gen 開 頭的c 源程序)讀入3 個目標描述文件自動產生的,如圖2 中右側所示。這些生成器gen* 相當于目標描述文件的解釋程序,對目標描述文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目標描述文件由 machine.md、machine.h、和machine.c 構成,是insn-*文件描述內容的抽象形式,與insn-* 文件相比,目標描述文件更容易書寫和理解。

        gen*程序了從目標機描述文件到GCC 后 端的自動生成。 重定向交叉編譯器時,gen*讀入目標描述文件生成相應的insn-*,然后將這些insn-*與 GCC 的其它源程序(與目標不相關的代碼)共同編譯鏈接,生成最終的交叉編譯器。用戶 在基于GCC 構建新的交叉編譯器時,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編寫或改寫三個目標描述文件,修 改相關編譯選項即可[5]。

        3.2 交叉編譯器的接口設計

        基于 GCC 構建的交叉編譯器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當用戶調用的時候,GCC 作為后 臺程序運行[5],完成編譯功能之后,將返回結果傳送給用戶界面。因此,還需要向上層用戶 界面提供通用的編譯接口,PLAEmbeddedIDE 通過調用這些接口來完成各項編譯工作。 根據集成開發環境對交叉編譯器的功能要求,本文設計了通用的編譯接口函數 InvokeComplier( )供上層GUI 調用。部分代碼如下:

        4 PLAEmbeddedIDE 交叉調試器模塊

        4.1 GDB 的移植

        GDB 的移植工作主要集中在與目標相關的代碼編寫[3][6],下面將分別就GDB 源碼中與 目標相關的文件,講述如何進行移植代碼的編寫。

        (1)GDB-6.3/gdb/ARCH-tdep.c 該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初始化gdbarch 結構,ARCH 代表目標體系結構的名稱。gdbarch 結構是在gdbarch.c 文件中定義的,用于存放與目標體系結構相關的信息。mcore-tedp.c 文件 的初始化函數是_initialize_mcore_tdep(void),這個函數在GDB 啟動的時候被調用。當GDB 讀入類型為bfd_arch_ARCH 的可執行文件時,將調用類型bfd_arch_ARCH 指向的函數: ARCH_gdbarch_init(),ARCH_dump_tdep()。其中,函數ARCH_gdbarch_init()主要負責完成 gdbarch 結構的部分初始化工作,ARCH_dump_tdep()負責顯示有關目標信息(可以省略)。

        (2)GDB-6.3/gdb/ARCH-TOS-tdep.c 該文件主要對上面(1)中建立的gdbarch 結構根據操作系統的特性進一步初始化。其 中ARCH 代表的意義與(1)中相同,TOS 代表目標平臺采用的操作系統名稱。該文件的初 始化函數void _initialize_more_uclinux_tdep (void) 也是在GDB初始化的時候被調用執行的。

        該初始化函數通過調用gdbarch_regiSTer_osabi ()向全局鏈表gdb_osabi_handler_list 上注冊函 數mcore_uclinux_init_abi()。注冊過的函數將被初始化函數ARCH_gdbarch_init()中的 gdbarch_init_osabi()調用執行。

        (3)GDB-6.3/gdb/ARCH-NAT.c 和GDB-6.3/gdb/ARCH-TOS-NAT.c

        這兩個文件是與操作系統相關的,其中文件ARCH-NAT.c 中的函數側重于目標體系結 構,支持多種操作系統,文件ARCH-TOS-NAT.c 中的函數則針對某種目標體系結構上的某 種操作系統,實際編寫時可以靈活掌握。

        (4)GDB-6.3/gdb/config/ARCH/ARCH.mt

        這個文件是設置一些生成目標GDB 時,需要跟目標操作系統有關的文件。

        (5)GDB-6.3/gdb/config/ARCH/tm-ARCH.h 和GDB-6.3/gdb/config/ARCH/tm-TOS.h

        這兩個文件是分別與體系結構相關和與操作系統相關的頭文件,這些頭文件將被很多相 關文件所包含。通過在這些頭文件中設置相應的宏或其他的定義,起到對其他相關文件設置 的作用。

        (6)GDB-6.3/config.sub 和GDB-6.3/gdb/configure.tgt

        修改config.sub 和configure.tgt 文件,在config.sub 中添加相應目標體系結構的處理腳本, 同時在configure.tgt 中指定交叉調試器的名稱等信息。修改完成后,就可以利用make 工具, 運行“./configure –target=ARCH”命令生成可以直接運行的新的交叉調試器了。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宝清县| 孝感市| 阿拉尔市| 田林县| 桐乡市| 辽源市| 利辛县| 海丰县| 岑巩县| 五台县| 呼伦贝尔市| 开江县| 甘肃省| 麻江县| 靖西县| 班玛县| 梧州市| 资源县| 双鸭山市| 萍乡市| 左权县| 双江| 梧州市| 温州市| 宁河县| 会东县| 永泰县| 长武县| 九江县| 江安县| 南汇区| 衡阳县| 塔城市| 彭泽县| 南安市| 紫金县| 罗甸县| 子长县| 六枝特区|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