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Linux的嵌入式測控系統設計

        基于Linux的嵌入式測控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8-30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8485.htm

        當前,在工業控制領域,網絡控制技術快速發展。網絡控制要求測控必須具備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在現場完成復雜的測控任務,通常一些任務具有一定的實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測控能夠與某一類型的控制網相連,實現遠程監控。而在目前應用的大多數測控中,系統的硬件采用8/16位的單片機;軟件多采用匯編語言編程,僅包含一個簡單的循環處理的控制流程;單片機與單片機或上位機之間通信通過RS232、RS485來組網。這些網絡存在通信速度慢、聯網功能差、開發困難的問題。而工業以太網已逐步完善,在工業控制領域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工業以太網使用了TCP/IP協議,便于聯網,并具有高速控制網絡的優點。現在,32位CPU價格的下降,性能指標的提高,為系統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性。上述情況,我們將嵌入式系統應用于測控系統,可大大提高測控系統的性能,嵌入式系統一般應用嵌入式操作系統來開發。在嵌入式操作系統的選擇上,由于有完整開放的源代碼,可針對具體應用修改和優化系統,內核穩定,適用于多種CPU和多種硬件平臺,支持網絡等特點,因而選擇作為嵌入式操作系統。

        1 測控系統總體

        1.1 目標

        測控系統以的嵌入式系統為核心,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測控任務在現場完成。測控系統采用分散的控制策略,系統正常運行時上位機只起到狀態監控的作用。在工業現場完成數據測量、數據處理、過程控制等多種任務,能確保一些任務完成的實時性。

        (2)具有一定的自診斷、自校正的功能,將故障情況上傳給上位機,便于維護人員查錯、排錯。具有動態顯示和數據存儲能力。

        (3)測控系統可連到工業以太網,通過工業以太網實現遠程監控。

        1.2 技術路線

        嵌入式系統以嵌入式微處理器為核心,運行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可通過網絡進行更新;通過鍵盤進行人機對話;數據可通過LCD現場顯示;重要數據可以文件形式保存在Flash存儲器中;數據和報警信息可通過串口向上位機傳輸,也可通過以太網口向工業以太網或Inernet發布信息,用戶通過顯示界面查看設備狀態,設置設備參數,實現遠程監控、遠程維護。

        1.3 總體框圖

        圖1 系統框圖

        圖1 系統框圖

        2 Linux的嵌入式系統的設計

        2.1 硬件設計

        考慮一般測控系統對嵌入式系統要求比較多的功能有:鍵盤接口、顯示接口、A/D(或D/A)轉換單元、可擴展的I/O接口、打印機接口、與PC機通信的串行接口、以太網口等。實現的嵌入式系統硬件框圖如下:

        圖2 硬件框圖

        圖2 硬件框圖

        針對測控系統的應用,選擇Motorola的Coldfire系列的MCF5307.MCF5307是一款高性能、低價位、高集成度的微處理器,為嵌入式控制應用而設計。MCF5307的處理能力達70 MIPS,工作頻率88.47 MHz,總線頻率44.236 MHz,為運行Linux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在開發板上還集成有16 M的SDRAM、2 M的FLASH、10 baseT以太網接口、RS232/RS485串口、I/O接口等。

        2.2 軟件設計

        嵌入式操作系統是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我們選擇Linux,但典型的Linux是為桌面配置的,內核十分龐大,而嵌入式系統的RAM存儲容量很小,因此,要把Linux操作系統裝入有限的內存,就要對它進行裁剪,在裁剪過程中涉及的主要技術有:

        (1) 內核的精簡。標準Linux是面向PC的,集成了許多PC需要而嵌入式系統并不需要的功能。對一些可獨立加上或卸下的功能塊,可在編譯內核時,僅保留嵌入式系統所需的功能支持模塊,刪除不需要的功能。例如,測控系統要連入以太網,就要提供對TCP/IP的支持,編譯時加上TCP/IP棧;而SCSI、 Floppy之類的外設在我們的嵌入式系統中完全沒有必要,編譯時可去掉。這樣,重新編譯過的內核顯著減小。

        (2) 虛擬內存機制的屏蔽。經過分析發現,虛擬內存是導致Linux實時性不強的原因之一。在工業控制中一些任務要滿足一定的實時性的要求,屏蔽內核的虛擬內存管理機制可以增強Linux的實時性。當要更改內核的某項機制時,一般不必大規模的改寫代碼,可采用條件編譯的方法。思路是用#ifdef或 #ifndef屏蔽現有語句,在#else宏編譯語句中包括自己編寫的代碼。實現虛擬內存的機制有:地址映射機制、內存分配和回收機制,緩存和刷新機制、請頁機制、交換機制、內存共享機制,將實現這些機制的數據結構和函數屏蔽或修改,還要修改與之相關的文件。需要改動的文件主要在 /include/linux、/mm、/drivers/char、/fs、/ipc/kernel、/init目錄下。主要的改動如下:與虛存有關的主要的數據結構是vm_area_struct,將進程的mm_struct結構中的vm_area_struct去掉,vm_area_struct利用了vm_ops來抽象出對虛擬內存的處理方法,屏蔽與虛擬內存操作有關的函數。內存映射主要由do_mmap()實現,改寫此函數的代碼。取消交換操作,屏蔽用于交換的結構和函數聲明,以及實現交換的代碼。取消內核守護進程kswapd.

        (3) 設備驅動程序的編寫。確定了內核的基本功能后,就要為特定的設備編寫驅動程序,可按照在Linux下編寫驅動程序的規則編寫。編寫的設備驅動程序應具有以下功能:①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②把數據從內核傳到硬件和從硬件讀取數據;③讀取應用程序傳遞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④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

        實現上述步驟后,一個小型的Linux 操作系統就構造完成了。構造后的Linux包括進程管理、內存管理和文件管理,支持多任務并行;開發基于閃存的文件系統,應用程序和重要數據以文件的形式被存放在閃存文件系統中;有完整的TCP/IP協議棧,Linux內建有對以太網控制器的支持,可以通過以太網口連到工業以太網上,實現遠程監控。

        還要將裁剪好的內核移植到所用的目標板上,通常移植內核時,首先要將內核編譯成針對該處理器的目標代碼。而我們所用的嵌入式微處理器MCF5307 是ColdFire系列,它有一些不同于其它CPU的地方,一些內核程序要改寫,涉及到編寫Linux的引導代碼和修改與體系結構相關部分的代碼,主要是內存管理和中斷處理部分。將Flash作為系統的啟動設備,引導代碼放在Flash上。系統加電后,由引導代碼進行基本的硬件初始化,然后把內核映象裝入內存運行。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淳安县| 元朗区| 大姚县| 双流县| 河南省| 巨鹿县| 英吉沙县| 互助| 连城县| 温泉县| 湖北省| 灯塔市| 黎平县| 通化市| 临沭县| 上林县| 福泉市| 邻水| 搜索| 阿巴嘎旗| 凤阳县| 上栗县| 泸溪县| 武城县| 芜湖县| 通州市| 泊头市| 云南省| 广水市| 稷山县| 丰宁| 建始县| 滨海县| 佛冈县| 东城区| 余姚市| 北流市| 古浪县| 五常市|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