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無人值守地面探測系統硬件設計
圖5 DSP與SDRAM和FLASH的接口電路圖
存儲模塊的設計
DSP既可將SRAM作為程序存儲器,也可作為數據存儲器。本系統用FLASH存放程序,在系統運行時,為提高運行速度,需將程序從FLASH搬至快速SRAM中運行,此時SRAM地址映射在程序空間中,而當系統的數據存儲空間超過內部RAM時,SRAM地址映射在數據空間中。系統采用HY57V641620型動態數據存儲器SDRAM作為SRAM。
為了充分發揮DSP性能,在加電后需要將用戶代碼裝載到高速RAM存儲器中運行。FLASH存儲器是一種高密度、非易失性的電可擦寫存儲器,存儲量大,使用方便,適用于低功耗、高性能的系統。設計FLASH與DSP的接口時,FLASH的數據線和地址線分別和DSP的外部數據和地址總線相連,FLASH的分頁控制位A[13:18]位連接CPLD,對CPLD編程實現寄存器控制高位譯碼,使得DSP可以訪問FLASH的高位存儲地址段。
傳感器調理及放大電路設計
(1)地震動信號采集電路
考慮到地震動信號的頻率均為150Hz以下,在儀器用測量放大器的基礎上添加了低通濾波電路,以進一步抑制環境高頻噪聲對信號產生的不良影響,該低通濾波器將采集到的地震動信號頻率限制在340Hz以下。
OPA4336是CMOS型、軌對軌輸入輸出的運算放大器,提供了4個獨立的放大器,具有高輸入阻抗、低輸入失調電壓、低輸入偏置電流、低噪聲等特點,其電源工作范圍為2.3V~5.5V。系統放大電路由兩級組成:兩個對稱的同相放大器U6A和U6C構成第一級,U6B為第二級放大器,U6D是聲音放大器,震動信號調理及放大電路如圖6所示。
圖6 震動信號調理及放大電路圖
為了提高電路的抗共模干擾能力和抑制漂移的影響,在電路設計過程中嚴格保證各級反饋電阻的平衡匹配。嚴格保證R6=R15,R8=R13,R9=R14,R10=R12。整個放大器的閉環放大倍數為:
該兩級放大電路,既滿足電路穩定性要求,又可提供一定倍數的增益。對經過放大的信號進行A/D轉換后即可送入DSP進行信號的采集與識別。
(2)聲信號采集電路
聲音放大電路附加了一個一階低通硬件濾波器(C41=470pF)以消除較高頻環境噪聲。此外,由于采用單電源模式,供電電壓為3.3V,因此需提供一偏置電壓將參考電平拉高1.6V,以保證信號的完整性。為了電源去耦,應在電源引腳和印制線路板上與運放參考端之間連接一個旁路電容。同時該電容在元器件布局時應盡量靠近運放電源引腳。VOICE接聲音傳感器,AIN1接DSP的A/D轉換接口ADC1。聲音信號調理及放大電路如圖7所示。
圖7 聲音信號調理及放大電路圖
便攜式接收顯示子系統的設計
單片機接收系統電路設計
采用ATMEL公司推出的AT89S52作為單片機接收系統主控芯片。AT89S52除了具有8051的全部功能外,還內置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功能部件。如AT89S52內部的程序存儲器是8KB可擦寫的FLASH存儲器,支持在線系統編程ISP,調試非常方便。單片機接收系統電路如圖8所示。
圖8 單片機接收系統電路圖
液晶顯示電路設計
顯示模塊有兩種選擇方案:①用數碼管作為顯示器;②LCD液晶顯示。雖然數碼管使用簡單,但不能顯示漢字、字符等,為了使指揮員能夠更加直觀并且更加迅速地了解目標的屬性,便攜式接收顯示子系統采用JM12864帶中文字庫的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模塊。
JM12864可顯示漢字及圖形,內置8192個中文漢字(16×16點陣)、128個字符(8×16點陣)及64×256點陣顯示RAM(SDRAM)。液晶顯示模塊電路如圖9所示。
圖9 液晶顯示模塊電路圖
無線收發模塊設計
無線收發模塊選用深圳科易連公司生產的KYL-1020L,它的優點是通信距離遠,并且具有休眠控制功能,DSP可以通過軟件控制它處于工作或休眠狀態,極大地降低了系統功耗。
KYL-1020L具有如下特點:①載波頻率為433MHz;②多種可選的通訊接口,如RS-232和TTL;③8個通訊信道;④傳輸數率為9600bps;⑤數據格式為8N1/8E1/801;⑥提供方波傳輸功能,方便非標的編碼客戶使用;⑦收發一體,半雙工工作模式;⑧低功耗,并具有休眠功能;⑨工作溫度為-35℃~+75℃(工業級)。
KYL-1020L的休眠功能對本系統極為重要。由于休眠電流只有不到20μA,功率不到0.18mW,極大地降低了系統功耗,使得系統能夠長時間工作。無線收發模塊電路如圖10所示。
圖10 無線收發模塊電路圖
結束語
本文完成了基于DSP無人值守地面探測系統的硬件設計。首先介紹了系統總體方案設計以及傳感器和電子元件的選型,然后闡述了DSP工作模塊、電源模塊、外部寄存器接口電路、存儲模塊和傳感器調理及放大電路的設計,最后介紹了便攜式接收顯示子系統的設計。該地面探測系統性能穩定,原理可行,能實時地為偵察或警戒分隊提供戰場信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