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處理器EP9315二次開發
2.2 驅動程序開發
2.2.1 應用模塊初始化
應用模塊的初始化在標準流接口函數DEV_Init( )中完成,在內核加載驅動時調用該函數,其中DEV為設備文件名的前綴,Windows CE使用其識別與特殊流接口驅動程序相對應的特殊設備。初始化的基本步驟為:
(1)檢查應用模塊硬件信息的正確性。
(2)用Windows CE中的API函數為應用模塊驅動中用到的數據結構分配緩沖區。
hDev=LocalAlloc(LPTR,sizeof(Dev_INFO));
其中:pDev為包含設備必要信息的結構體指針,Dev_INFO為該結構體類型。
(3)設置應用模塊的默認參數,如應用模塊在系統中分配的物理地址空間的基地址。
PHYSICAL_ADDRESS phyAddr;//64_bit地址
phyAddr.LowPart=hDev->dwIOBaseAddr;//32_bit物理基地址
phyAddr.HighPart=0;//高32_bit地址
(4)通過HalTranslateBusAddress( )和MmIoSpace( )映射I/O地址,提供直接訪問設備的虛擬地址。
if(!HalTranslateBusAddress(Isa,0,phyAddr,0,phyAddr)) return FALSE;
hDev->lpMappedBaseAddr=(LPBYTE)MmMapIoSpace(phyAddr,size,FALSE);
if(!hDev->lpMappedBaseAddr) return FALSE;
如果分配內存或映射虛擬地址失敗,則返回FALSE,退出初始化程序。
(5)初始化應用模塊的讀寫屬性和共享模式。
2.2.2 應用模塊數據接收與發送
應用模塊數據的傳遞在流接口函數Dev_Write( )和Dev_Read( )中完成。
DEV_Write(由應用程序傳入的設備句柄>,寫入數據指針>,寫入數據位數>)
{//每寫1字節調用一次WRITE_PORT_UCHAR( );}
DEV_Read(由應用程序傳入的設備句柄>,存放數據指針>,讀入數據位數>)
{//每讀1字節調用一次READ_PORT_UCHAR( );}
其中:WRITE_PORT_UCHAR( )和READ_PORT_UCH-
AR( )中傳遞的地址為經過MmMapIoSpace( )映射過的虛擬地址。
2.2.3 建立應用程序和設備驅動的聯系
操作系統中的應用程序與驅動中的流接口函數一一對應。其關系如圖4。

當應用程序準備對某個設備進行讀寫時,系統必須先執行CreateFile( )函數打開這個設備,得到的設備句柄即為底層設備驅動中Dev_Open( )的返回值。應用程序通過CloseHandle( )調用設備驅動中的Dev_Close( )。執行完該函數后驅動程序引用的設備將不再有效。當一個流接口驅動程序被打開后,應用程序使用ReadFile( )對這個設備進行讀操作,驅動程序中Dev_Read( )響應該操作;同樣應用程序使用WriteFile( )對該設備進行寫操作,驅動程序中Dev_Write( )響應此操作。另外,應用程序還可以使用DeviceIOControl()通知操作系統調用流接口驅動中的DEV_IOControl( )去通知驅動程序要執行的操作。這些操作用戶可用Windows CE提供的API函數CTL_CODE自定義。
結論
基于EP9315嵌入式系統對武漢中科院巖土力學所設計的SY5聲波儀的控制,設備運行穩定。與原來由51單片機搭建的SY5聲波儀相比,該系統功耗降低、體積變小、穩定性增強、成本降低,更適合工業控制中的運用。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