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及園區市場成長智能監控未來看好
近幾年來利用計算機視覺算法分析攝像機影像,以進行自動監視的,智慧影像監控(IntelligentVideoSurveillance)技術迅速崛起。隨著各國大型活動的增加,未來智慧影像監控在安防的應用上有增無減。如英國的2012奧運、中國的“平安城市與智能城市計劃”等,都強調采納如“人臉辨識”等各項智能型影像監控技術的反恐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6898.htm而在臺灣地區也有比較成功的例子,例如警方設置的車牌辨識系統,通過安裝在各交通要道的監視攝像機以及車牌自動識別技術,得以自動偵察贓車、未繳費車牌車輛、套牌車輛等,維護公共秩序與安全。今年臺灣地區政府大力推展云端,也率先規劃執行警務云,集成鄰里監視系統、警政監視系統等兩大系統于云端,以簡化管理復雜度、提高搜證效率,從而加強犯罪偵察成效。
放大
不管是家用或園區應用的需求,都讓智能監控市場未來備受看好。由于城市安全等安防市場,大膽采用最新門禁控制和視頻監控技術,其它應用市場也紛紛改進原有的安全解決方案。低成本硬件和最新影像分析軟件的改進,以及集成系統的附加優勢推動了智能監控市場的發展。
Frost&Sullivan高級調研分析師GeorgePaul指出,安防需求與IT技術的融合,已經促使安全主管們更愿意將現有的普通安全系統,轉換為更先進的智能監控系統,因為兩者的融合,不僅可以降低配置的成本,而且有助于建立統一的資料庫,讓不同安全子系統之間的互動性變得更強,進而提升安防應用的效率。
家用市場呈現顯著成長態勢
在全球智能監控市場中,中國的發展格外引人矚目,據IMSResearch估算,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的價值在2009年就已超過14億美元,并以20.2%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估計在2014年市值將達到35億美元,成為智能監控產業最重要的市場。
據IDC研究顯示,推動中國內地智能監控市場的動力,主要在于政府對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項目的投資。尤其是北京奧運及各省“平安城市”項目的建設,不但讓智能監控市場的發展,從單一市場進一步擴大到區域及行業需求的領域,而且連帶也帶來市場教育及推廣的效果,預計在未來5年內,機場、港口、鐵路以及教育領域,都將成為增長最迅速的部分。
此外,智能監控的主要市場,過去主要是以銀行、證劵機構、公安系統等行業為主,但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智能監控系統市場已不再只是局限在特殊的行業。很多人開始在家中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保障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由此催生出一個龐大的家庭監控市場,很多安防監控產品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中。
但目前家庭安防產品的主力市場,仍是以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為主,家用、行業及公共智能監控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至于開發中國家的市場方面,家用監控市場還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但由于安防產品在保護家庭安全、預防犯罪方面,有相當大的效益價值,個人使用者其實對家庭安防產品,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
加上因為網絡應用的普及,以及安防及電信運營商的介入,智能監控在家用市場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而3G無線監控技術的出現,更為智能監控市場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產品及服務費用若能持續下降,配合政府補貼政策及教育推廣,家用智能監控市場,可望成為新興市場,并在未來幾年中呈顯著增長態勢。
園區監控應用帶動智能監控發展
至于企業市場方面,隨著監控技術與需求的不斷發展,監控應用的部署范圍與系統規模也逐漸增大,由于智能監控的效益,在大范圍應用特別顯著,園區聯網監控已成為目前安防監控領域最重要的市場,規模性和復雜性更是與日俱增
園區監控市場,包括企業園區、校園園區、政府機關園區、監獄、港口、機場等多個行業的主要監控應用。如在上海世博園區內,除了各場館自建的1萬多路監控攝影機之外,僅世博指揮中心直接下轄的監控視頻就多達3,800多路,園區的監控系統還與GIS、客流分析及交通管理等系統有效配合,通過集成監控畫面、智能分析系統上傳信息,提供應急指揮、實時調度等綜合管理服務。
園區監控的主要應用領域,首先在安防監控方面,用于防范財產被盜、閑雜人員闖入等,對出入口、廠區、辦公樓、周界圍墻、倉庫等目標進行實時全天候視頻監控,同時具備監控錄像、報警聯動等功能,成為安保工作的得力助手。
其次則是生產監控,以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或是用于輔助生產系統,通常稱之為生產監控。此時是將影像監控作為管理手段,如工廠可用于生產線的視覺化管理,學校則是作為遠程監考等。
除了奧運會、世博會園區監控這類短期防范風險較高的園區監控之外,具有開放區域大、防范周期長、安全級別相對較低等特點的的工業開發區及風景區監控市場,也正快速發展。
提供開放接口集成其它系統
但許多智能監控應用,往往需要面臨和大量業務系統的對接和聯動,如門禁系統若能自動和影像監控系統聯動,使用者在刷卡的同時,對應的攝影鏡頭,就可自動轉動到缺省位置,以便讓系統能夠看清并記錄刷卡人的面貌,類似的應用,還包括與報警系統的集成聯動。
此外,GIS、OA等系統等,也可以透過SDK接口調用監控系統的影像,進一步完成接口集成。這些要求也讓智能監控系統,必須能夠提供跨平臺、高效能、易于開發的開放接口,以完成與多種業務應用的聯動集成,也考驗智能監控業者的產品開發及服務能力。
因此,隨著智能監控的技術不斷進步,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智能監控的規模和密度,未來勢必會持續增加,智能監控應用的優勢將更顯突出。同時,隨著人們安防意識的提高,對影像監控畫面的質量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因此,隨著高畫質監控的推廣普及,??也會帶來智能監控設備的升級改造需求,也將帶來產業的升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