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LED大廠賠本搶標 著眼陸標案市場/滲透率
隨著臺灣經濟部能源局推動的國內23萬盞LED路燈標案及50萬顆LED燈泡補助標案陸續落幕,盡管臺灣LED大廠億光(2393)及臺達電(2308)確實也順利因此而贏得多項標案,但深究得標內容,在業界競爭激烈下,路燈標案單價已下殺至7,000~8,000元,LED燈泡標案單價僅188元,若再加上保固空間,廠商幾乎沒有獲利空間,甚至是賠本賣,各廠爭搶的意義為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3878.htm臺灣23萬盞LED路燈標案共有超過30家廠商參與,但獲得標案的業者幾乎都為臺灣大廠,除未上市柜業者賀喜攜手臺積電(2330)轉投資的臺積固態照明及中華電(2412)搶下3個標案外,其余都是上市柜大廠,億光取得5個標案為最大贏家,臺達電則是4個標案,光寶科(2301)旗下的光林也有3個標案,整個標案釋單效益的集中性十分顯著。
雖然路燈標案于推動時以最有利標為號召,但在最后仍流于價格戰爭,甚至出現單價約7,000~8,000元的超低價格,若再加上架設人力、后續保固及維修等費用,得標廠商難有獲利空間,甚至可說是出貨一盞就虧一盞。
而臺灣能源局原本預計花費2億元新臺幣(下同)預算推動低收入戶50萬顆LED燈泡補助標案,針對臺灣約22萬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以及1,500個社福機構,分二階段實施高效率LED燈泡補助,每戶將可獲贈2顆LED燈泡。經過劇烈競爭后,最后由億光取得24萬多顆,臺達電獲得25萬多顆,目前第1階段的社福單位已經發放完畢,第2階段則預計于4月底完成作業。
若以2億元預算、50萬顆燈泡來算,每顆LED燈泡單價約在400元左右,與市場價格相當,因此有不少業者參與標案,但據了解,該標案得標金額僅約0.94億元,每顆單價約188元,低于原來預算的一半價格,得標廠商幾乎是承受虧損才得標。
針對開標結果,不少小型LED業者抱怨,此次標案都是大型企業綁標,小型廠商吃不到,但同時也認為以此得標價格也會落得需以虧損出貨,故反而慶幸沒有得標。而行業人士則認為,從政府單位角度來看,若以最有利標方式來看,大集團提供的資源最多,長達5年的保固也較為無虞,因此具有集團背景企業得標并不意外。
為何大廠零獲利也要爭搶?若以臺灣路燈標案頂多5,000~1.5萬盞間、LED燈泡補助案各廠得標量僅約25萬顆來看,其實規模并不大,但是取得五都路燈及能源局補助標案都具有相對的指標意義。
從路燈標案來看,中國大陸目前也都在逐步調整LED照明相關補助標案,臺灣標案將會是最直接的參考范例,與其說各大廠為搶標賺錢,其實各大廠是從長期市場布局角度考慮,放眼中國大陸標案市場;而能源局的50萬顆LED燈泡補助標案則是借由政府之力,從最困難推動的低階市場開始教育LED燈泡使用觀念,以成就LED燈泡滲透率長期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