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LIC安全交換路由協議的NetFPGA實現(上)

        LIC安全交換路由協議的NetFPGA實現(上)

        —— 研究與原理探索
        作者:于寶龍 丁曉明 熊軻 劉新明 尹航 時間:2013-02-2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本項目中的(Link Interface Code)安全路由協議是在“一體化可信網絡”體系架構下,設計的一種新型的路由協議,數據包在進入核心網時,IP包被封裝在報文中,IP包頭的地址、端口號在核心網的傳輸過程中被加密和隱藏起來,以確保核心網絡的通信安全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2454.htm

          本系統首次對協議進行了硬件實現,將系統進行了軟件和硬件功能的劃分,硬件部分是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實現了協議的路由轉發的核心功能。軟件部分主要是對協議與用戶交互部分界面的開發及對協議所需的IP數據包的格式進行定義,以配合硬件實現。同時,在原有LIC協議的基礎上,加入了身份認證、白名單、IP地址加密、端口轉換及遠程可重配置等安全機制,并進行了硬件實現。

          功能與指標

          本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實現路由層安全協議,并借助于接入認證、白名單、數據加密、不可見端口映射、硬件可重構技術以增強網絡通信的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LIC在數據轉發過程中,a)采用的是LIC路由,而不是IP地址,故數據包報頭中的源、目的IP地址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可以被隱藏或加密,這在IP交換中是做不到的,b) LIC報文的報頭長度和內容在傳輸過程中會不斷更新和變化。基于上述兩個原因,網絡竊聽者在捕獲到LIC的數據包后很難分析出數據包的源與目的是誰,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強網絡通信的安全性。此外,路由器的LIC編碼是獨立進行的,因而可以實施一定的策略,定期或隨機地更新和變化路由節點內部的LIC,以進一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而這樣的操作在LIC中并不會引起大的開銷。故,LIC能有效提高網絡通信的安全性.

          系統架構

          本系統就是建立在實驗室已有的三臺開發平臺之上進行實現。是由斯坦福大學開發設計的一個可重用平臺,他的出現使研究人員可以在硬件級別的開發環境上搭建Gb/s級的網絡系統模型,LIC安全協議充分利用其適合于網絡協議開發的特性,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發揮NetFPGA路由交換的功能。在這里要說明的是,LIC安全協議不僅限于此結構,即使在更大的拓撲中其依然可以正常運行。

          系統采用了三臺NetFPGA和三臺終端,如圖2所示,R1,R2,R3為NetFPGA節點,S,T,Q為三臺終端,由于設備的限制(NetFPGA數量有限),但能搭建一個最小的多點網絡,我們的系統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結構之上的。  



        關鍵詞: LIC 交換路由 NetFPGA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于田县| 文山县| 康马县| 汝州市| 布尔津县| 晋江市| 安新县| 偃师市| 尤溪县| 剑川县| 二手房| 界首市| 泉州市| 铁岭市| 清远市| 青州市| 洞口县| 中江县| 遂平县| 舞阳县| 靖宇县| 山丹县| 永善县| 兴化市| 澎湖县| 新郑市| 台湾省| 崇州市| 文水县| 大足县| 台南县| 德昌县| 乌鲁木齐县| 象州县| 板桥市| 嘉义市| 台南县| 晋中市| 东乌珠穆沁旗|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