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心臟起搏器 救命裝備還是定時炸彈
在最新的一集美劇《國土安全》中,主角Brody把副總統心臟起搏器的序列號告訴恐怖分子Nazir,直接導致副總統的起搏器錯誤工作,殺人于無形。這種方法,真的是可能的嗎?病人最貼近的保護神,會不會突然變成被遙控的定時炸彈?從原理上講,這也許并不是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0015.htm心臟起搏器是一種醫療器械,被用于心臟疾病的治療。確切的說,通常是用于那些罹患慢速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治療,比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房顫伴R-R長間歇等等。在發病時,患者的心跳會突然減慢,如降低到每分鐘30跳左右,這將會嚴重威脅到他們的生命安全。而起搏器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此刻短促多次的觸發電脈沖刺激心肌,帶動心臟按照預先設定的頻率跳動,從而達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1932年,美國生理學家阿爾伯特•海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一個電子裝置裝在了自己的身上,并連接一部手搖發電機,從而制造出了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心臟起搏器,“心臟起搏器”這個名字也從此沿用至今。當然,這種裝置顯然太過笨重,只能用于住院治療的患者。1958年,美國工程師厄爾•巴克制造出了第一臺體積、重量都較小,可以隨身攜帶的心臟起搏器,這才讓心臟起搏器迅速推廣開來。
最初的心臟起搏器都是掛在體外的,通過貼在胸口上的片狀電極發揮作用;或是用細小的針狀電極植入到皮下,通過電線連接體外的電池盒。這種做法,則可能為日后的感染留下隱患,因此后續的研究,就著眼于延長電池的壽命。現在的科學技術,已經能做到讓心臟起搏器里的電池正常工作10年以上,患者一次手術植入后,就能持續享受它的保護很長時間。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的心臟起搏器也更加小巧、功能更強大。它們能夠監測患者的心跳情況并記錄在案,甚至通過特定的傳感器,將這些數據通過網絡發送給醫生;這些數據可以為醫生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更好的實現個性化治療;也會根據患者的心跳情況,在預設的治療模式中實時選擇,確保電刺激的效果。有了它的保護,心律失常患者就敢于在白天從事戶外活動,在夜晚安然入睡,而不用隨時提心吊膽自己什么時候發病了。在1992-2002年這十年中,美國就有260萬臺以上的心臟起搏器和心臟除顫器被植入患者體內。
電磁爐相關文章:電磁爐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