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賽維國有化啟示錄:光伏電站成投資陷阱?

        賽維國有化啟示錄:光伏電站成投資陷阱?

        —— 國家隊接力 救援賽維
        作者: 時間:2012-11-05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收藏

          中國業流年不利。2012年上半年,前十大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累計虧損達到175億美金,折合人民幣上千億元,整個行業岌岌可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8544.htm

          國資輸血、央企增援,危難關頭政府出手,LDK正上演著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情。行業內外交困,隨著發電并網瓶頸被打破,光伏電站建設能否一躍成為新寵兒?

          電站大手筆投資不絕于耳。華能、國電、大唐、中電投等大型國企,正泰集團、漢能控股等大型民企“西進”青海戈壁,海潤光伏、航天機電也相繼公告剝離,聚焦光伏電站。開發商試圖“曬著太陽唱著歌”就能掙錢,然而層層壓力依舊把他們的建設美夢碾碎。

          國家隊接力 救援

          繼10月19日,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恒瑞”)購買LDK發行在外股本約19.9%的股份后,10月26日,賽維LDK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旗下的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恩菲工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光伏產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賽維LDK總裁助理、新聞發言人李龍吉對媒體稱,雙方簽署的戰略協議,從直至光伏電站均有涉及。由此看來,國資輸血后的賽維LDK也在積極完善“造血”功能。隨著國內市場曙光初現,電站建設有望改變企業困境。

          而在此前,賽維LDK已瀕臨破產。在美上市的賽維LDK半年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10.8億元,負債總額266.76億元。

          “頭兩年光伏是風光無限,狂熱地往里砸錢投資”,東北證券分析師潘喜峰給21世紀網分析,制造電池組件并不算是真正高科技產業,而且銷售又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光伏企業盲目擴張的代價就是,一旦國外市場遇阻,國內企業就如同墮入冰窖,虧損嚴重。

          “光伏行業目前處于低谷,產業整合將是大勢所趨”。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王斯成對媒體表示,國內光伏企業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由于目前如果完全靠市場競爭,將會不利于賽維這樣的大企業,很可能會損失前期投資的數千億資產。

          與此同時,作為江西新余市的明星企業,賽維LDK具有很大影響力,不僅制約新余市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狀況,還對新余市政府財政收入、就業等方面有不小的影響,而恒瑞入股已是新余市政府今年以來第三次對賽維伸出援手。

          今年4、5月間,賽維以產品抵押,獲取政府近億元資金救急;7月12日,新余市政府決定,將賽維償還信托貸款的5億元缺口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光伏業流年不利,行業轉機顯現

          產能嚴重供過于求、歐美“雙反”調查、行業債務危機,中國光伏流年不利。

          根據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的研究報告,“在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3.94億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行業寒意逼人,中概股也難逃虧損陰霾。據統計,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凈利潤為負,占總數的30.43%,累計虧損規模達19.34億元。其中,航天機電虧損3億元,同比降幅超過500%,江蘇陽光、天威保變、光電股份等業績下降幅度也超過200%。

          “歐貸危機、美國能源控制等多因素打壓,加上我們自身擴張過大,共同造成了國內光伏慘烈的近況”,潘喜峰認為,在行業負債千億元、影響數萬人就業的情況下,政府肯定需要出手救援。

          7月份,國家能源局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大力推廣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多項對策。9月份,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擬大力建設新能源示范工程。

          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提出“到2015年,中國將建成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

          利好消息發布的同時,光伏企業的自我救贖也在同步進行。三季報顯示,超日太陽、向日葵等企業業績破冰,實現第三季度盈利,盈利背后的救贖手段也各有不同。

          超日太陽(002506)今年7-9月份實現凈利潤1.48億元,從而實現了第三季度扭虧為盈,公布的三季報稱,“公司電站經營戰略正確,與合作伙伴一起合作開發的國內外電站業務自2012年的下半年起全面啟動”。

          向日葵(300111)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531萬元,“與上半年相比,公司虧損面有所縮小”,三季報將此歸功于公司積極開拓澳大利亞市場及國內太陽能屋頂發電項目,并取得了德國20MW太陽能電站項目的轉讓收益。

          綜合看來,在歐美市場“雙反”調查的緊箍咒下,國內光伏企業努力開拓澳洲、南美等地市場;而在利好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光伏市場也開始升溫。

          電站建設 藍海或陷阱?

          雖然轉移市場是光伏企業自救的渠道之一,但是在產能嚴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單純依靠電池、組件生產已很難立足,制造企業嘗試往下游延伸,市場分析認為,電站開發、配電網建設及逆變器等細分領域將率先迎來投資機遇。

          長城證券分析師桂方曉告訴21世紀網,“現在做電池的公司都在做電站”,這是一種被迫轉型,制造企業通過開發光伏電站(BT項目)來拉動產品訂單銷售。多數上市公司,如海潤光伏、綜藝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在2011年才開始進入下游光伏電站業務。

          除了拉動產品訂單,BT項目還可以銷售出去增加收入。日信證券研究員曾維強向21世紀網介紹,電站開發建設周期很短,兩到三個月就可以建成。一般來說,成本上也只需要光伏組件、逆變器、配電系統和支架,建好的電站則可以賣給投資商或者電力公司。

          曾維強還告訴21世紀網,隨著國內政策利好消息不斷,以后分布式光伏能夠發電上網,這些電站建好之后也可以靠賣電賺錢,好比建了小發電廠。對于部分資金實力強大的公司,就可以通過在西部建設百MW以上的電站來發電營收,轉型成新能源電力企業也不是不可能。

          在向日葵的半年報中,21世紀網發現該企業2012年上半年“發電收入”為2086萬元,毛利率為55.66%,相比“電池片及電池組件”0.04%的毛利率,建電站發電似乎大有可為。

          至于配電網建設,宏源證券分析師趙曦告訴21世紀網,現在配電網建設模式比較多樣。一種是自建;一種是國家電網代建,接入電網的時候要收取費用。

          從企業自建的角度來看,曾維強認為,配電網本身的確存在上千億的市場,但是并不僅僅是光伏企業,房地產、工礦企業和用電區域都需要配網。“并不是簡單地拉線配網就可以促進光伏的發展,光伏企業建設配電網也不一定是很大的投資機會”。

          而逆變器這一領域,技術壁壘并不高,在投資上需要注重技術進步。曾維強表示,“需要看具體公司、具體細分環節以及處在行業的位置,但要成為行業投資的趨勢,不太可能”。



        關鍵詞: 賽維 多晶硅 光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合川市| 北海市| 沐川县| 宜都市| 东辽县| 乌兰浩特市| 方城县| 广昌县| 临朐县| 隆尧县| 友谊县| 庆元县| 镇江市| 鄯善县| 宝鸡市| 恩施市| 健康| 和田县| 赤水市| 芜湖县| 富蕴县| 松溪县| 军事| 大余县| 威宁| 三门峡市| 广宗县| 含山县| 湟源县| 迁西县| 柘荣县| 封开县| 富民县| 砚山县| 永和县| 南投县| 大宁县| 鄯善县| 嵩明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