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一種帶有自適應糾錯功能的通信射頻模塊控制電路

        一種帶有自適應糾錯功能的通信射頻模塊控制電路

        作者:劉振宇,張學艷,李國龍,李志強,張健 時間:2012-07-2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摘要:需要以很高的速率對通信進行控制,現行技術依靠前向糾錯碼(FEC)或自動重傳請求算法(ARQ)等特定糾錯算法進行數據校驗,前者算法比較復雜并需要較多的硬件資源和帶寬,后者將因為雙向數據傳輸和等待在通信通路中造成較大時延。本文提出了一種帶有自適應糾錯功能的通信控制電路,對信號跳變錯誤和有效信號跳變可以做出有效區分并加以處理,以較少的硬件消耗實現了對的有效控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4868.htm

          引言

          隨著通信系統的進步,射頻模塊和基帶之間的數據速率大幅度提高,控制射頻模塊的基帶信號包含AGC(自動增益調節)、APC(自動功率調節)和AFC(自動頻率調節)等信息。上述的增益、功率和頻率信息都是低誤碼率通信的基礎。

          傳統解決誤碼率主要為兩種方式:前向糾錯碼(FEC)或自動重傳請求算法(ARQ),FEC算法會占用相當大的帶寬;ARQ算法不會占用額外帶寬,但是會因為數據重傳請求及響應過程造成較大的時延。其他算法,包括CRC校驗算法等,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一個無線終端系統可分為3個部分:(以下簡稱CBM),射頻模塊控制電路(以下簡稱CRMCC)和通信射頻模塊(以下簡稱CRM)。如圖1所示,CBM負責信源編碼和信源解碼,CRMCC接收CBM的基帶(以下簡稱BCS),生成射頻模塊(以下簡稱RFCS),以RFCS控制通信射頻模塊(CRM),并且向CBM返回信號接收回饋信息(以下簡稱SRCFM)。而射頻模塊(包括天線)在RMCS的控制下,接收基帶傳輸的通信數據,負責信道編碼與信道解碼。  

         

          BCS信號的錯誤模型分析及常見糾錯算法

          一個標準的SPI時序信號如圖2上半部分“正常SPI信號示意”所示,其中的DATA信號為最高有效位(以下簡稱MSB)優先傳輸,其中“原始DATA信號”電平所傳輸信號為8位二進制數據0b00101011(以十六進制表示為0x2B,以十進制表示為43)。

          如圖2下半部所示,相對于同樣質量的DATA信號,由于CLK信號和~CS信號的錯位(相對DATA信號),最高位的“0”沒有被采樣,由于DATA信號在其他時間保持在高電平,最后的采樣結果為8位二進制數據0b01010111(以十六進制表示為0x57,以十進制表示為87)。如果此數據用來控制射頻信號增益(功率),則數據從43誤傳為87,對于功率信號,其增益將增加約15848倍(),這將對通信系統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衡东县| 天镇县| 北流市| 福鼎市| 江达县| 望都县| 寿光市| 虞城县| 油尖旺区| 进贤县| 章丘市| 南漳县| 嘉祥县| 苍山县| 阜南县| 循化| 肥东县| 淄博市| 台湾省| 随州市| 康保县| 浏阳市| 阿巴嘎旗| 清镇市| 抚松县| 合川市| 达拉特旗| 竹溪县| 巫山县| 城步| 柘城县| 韩城市| 扎赉特旗| 肥城市| 南阳市| 双峰县| 神农架林区| 天祝| 会东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