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光伏危機將重蹈多晶硅“噩夢”?

        光伏危機將重蹈多晶硅“噩夢”?

        —— 國際貿易摩擦頓時讓國內光伏產業陷入困境
        作者: 時間:2012-05-2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國際貿易摩擦頓時讓國內產業陷入困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2949.htm

          一方面,是企業和學者高呼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國家能源局官員本月26日表示不是中國產能過剩,而是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產業,抑制了市場需求。

          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產業鏈尤其是最上游原材料在中國的發展史。

          大約在1970年代,中國產業進入鼎盛時期,約有20多家制造企業,但生產水平低下,規模較小。到了1990年代,在發達國家的一輪低價傾銷后,這一產業全軍潰敗,最后只剩下完全依靠國家財政重點支持的四川峨眉739廠一家以“峨眉半導體研究所”名義維持每年幾十噸的試驗性生產。

          套用當下的說法,中國產業發展起步階段遭受國外技術封鎖,中期覆沒則因為發達國家的不正當貿易侵害。

          對此,民企敏銳捕捉到了市場空間。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投產的多晶硅年產量從兩三百噸發展至4.5萬噸,產業原材料自給率由幾乎為零提高至50%左右,形成數百億元級的年產值規模。

          不過,從2009年開始,多晶硅的市場價格已從2008年畸高時期的300美元/公斤猛跌到當下30-50美元/公斤,近乎10倍的暴跌。為應對目前的貿易摩擦,國內企業自身調查顯示,導致多晶硅進口價暴跌的根本原因是,國外政府的高額補貼。

          還是用數據說話吧。2008年國外進口到中國的多晶硅為1.7萬噸,到2011年達到了6.47萬噸,年復合增長超過56%,價格也伴隨著下跌,2001年進口價比2008年下降了71%,其中2009年下跌63%,2010年下跌21%。國外大量出口的同時,市場自身份額很小,美國2011年6.5萬噸多晶硅產量留在國內使用的不足3%,韓國的多晶硅消費市場幾乎為零。

          從多晶硅進口到中國的價格看,已低于世界市場平均成本,更在全球最領先的多晶硅生產成本之下。

          也在這一時期,2008-2009年國內約有43家大型多晶硅企業開始規模化量產。不過,目前僅剩8家企業在生產,企業停工率超過80%。如2011年12月,成立于2008年、投資過10億的浙江協成硅業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成為國內第一家破產的多晶硅企業。可以看出,這一產業的遭遇正在復制著改革30年來其他產業由興而衰的歷史。

          事實上,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多晶硅生產的核心技術在于提純,但提純環節的高技術、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性質決定了國內多晶硅產業不可能在持續較長時間虧損或低利潤的情況下運營。

          從光伏產業鏈各個企業自身而言,其高度擴張的背后,亦是目前遭遇貿易摩擦危機應對疲乏的主要原因之一,無錫尚德太陽能就是一個典型。

          由于原材料多晶硅占太陽能電池成本的八成以上,在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之后,尚德開始謀劃涉足產業鏈最上游市場。

          受制于目前的市場,尚德主力產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大打折扣,在本次“雙反”中可能遭遇最慘的損失,而多晶硅市場上砸入的大量資金更無法在短期內帶來降低成本的效應。



        關鍵詞: 光伏 多晶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宿松县| 闵行区| 集安市| 隆尧县| 恩平市| 沁水县| 辽中县| 彰武县| 富蕴县| 柳州市| 平遥县| 崇州市| 普定县| 韶山市| 辽宁省| 托里县| 张家港市| 卢湾区| 凌源市| 西峡县| 朝阳区| 建昌县| 磐安县| 辰溪县| 定西市| 新竹市| 轮台县| 托里县| 出国| 宣威市| 梁平县| 永昌县| 永寿县| 太保市| 衡东县| 淅川县| 辽中县| 赫章县| 潜山县|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