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綠色貿易推動兩岸環保產業升級
2012年上海臺灣名品博覽會,于4月5日至8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盛大開幕。本次博覽會的“綠色貿易展區”匯集各行各業節能環保產品,集中展現生活與消費的綠色新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1263.htm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貿易已經成為國際主流。2009年聯合國提出“綠色新政”倡議,呼吁將全球GDP的1%、約7,500億美元投入綠色能源領域。去(2011)年11月APEC 21國領袖承諾于2015年以前將環境商品關稅降至5%以下,并將削減相關非關稅貿易障礙,透過推展綠色貿易促進綠色成長。
臺灣多年來持續發展綠色消費、綠色制程技術、綠色能源等領域,包括:自1993年起陸續推動環保標章、省水標章(1998年)、節能標章(2001年)、綠建材標章(2004年)等制度,并于2002年起實施機關綠色采購,鼓勵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工業局自2006年至今陸續通過并推廣18項清潔生產標的技術,輔導產業導入綠色制程設備與技術,并將于今(2012)年4月正式實施結合綠建筑與清潔生產認證的「綠色工廠標章制度」,藉由促進工廠改造升級帶動產業綠色轉型;2009年將綠色能源列入六大新興產業,主力發展太陽光電及LED照明產業。有鑒于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皆已成熟,國際貿易局于是適時自去年起推動「綠色貿易推動方案」,以強化海外營銷為主軸,協助將臺灣優質的綠色產品營銷全球。
本次“綠色貿易專區”中展示了一部份獲得2011年“第1屆臺灣綠色典范獎”的獲獎產品,包括LED照明、環保紡織品、生物可分解塑料制品、低能耗資通訊產品等。例如,大愛感恩科技展示的毛毯和衣物都是以回收寶特瓶制造的,臺灣知名的慈善組織“慈濟”曾將這些回收原料制造的毛毯在全世界各地的賑災活動中發放。宏力生化展出的生物可分解塑料袋,其原料是玉米淀粉和生物聚酯,丟棄后在土壤中3~6個月可以完全分解。這種塑料袋目前在臺灣的一些便利商店里已經開始使用,未來這個技術更可以應用在農業上,替代現在使用的塑料覆膜和育苗杯,可以減少很多的塑料回收問題。威盛電子展示的是市場上最小的計算機主機,功率消耗很低,可以取代桌面計算機主機應用,大幅節省電費。
臺灣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督導楊致行采訪中表示“目前以臺灣主力出口產業的綠色產品為重點推動對象,例如綠色能源產品、綠色電子產品、節能電機和機械產品、環保紡織品、環保塑料產品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和新興市場都很重要,已開發國家是目前的重要市場,新興市場則是著眼于其未來的成長潛力。我們希望綠色產品的年出口成長率能夠達到整體出口成長率的至少兩倍。”
據了解,價格較高是綠色產品推廣的最大障礙。根據國外的研究,在兩種情況下,消費者愿意為綠色產品支付較高的價格︰一是使用該產品可以節省其他支出,例如使用高能源效率的產品可以節省電費的支出;二是使用該產品有利于身體健康,例如天然有機、不含有害化學物質的紡織品、清潔用品等。如果綠色產品不具備以上兩個特點,在價格較高的情況下,普及應用確實有其困難。但是隨著各國的環保法規漸趨嚴格,環保觀念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多使用綠色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