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謀求產業鏈上游控制力:爭奪康寧
——
“液晶首選配套
”,這幾乎是這一行內的潛規則。從2004年開始興建第五代線以來,G京東方一直盡力實施上游原材料的本地化配套工程,并招徠十多家海外原材料企業落戶京東方北京顯示科技園。但目前對于液晶面板生產的配套率仍然很低,這很大原因是由于面板生產的一些關鍵原材料掌握在少數幾個日美企業手中,難以形成本地化供應。
關鍵部件全部依賴進口,加上在液晶面板生產領域,G京東方僅僅是二三線的企業,議價能力也非常有限,這兩個原因導致G京東方生產成本高于境外企業,生存難度加大。
美國康寧決定在北京建廠的消息,對G京東方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美國康寧是國際上能夠提供液晶屏核心部件玻璃基板的四家企業之一,并占據這一市場的半壁江山。有報道稱,康寧在中國臺灣等地建廠甚至不需先期投入資金,而由當地面板企業提供數億美元的預付款,可見康寧對于面板企業之重要。
康寧落戶北京,對G京東方而言,有重要的標桿意義,康寧的進入,可能帶來大量的上游配套企業,從而有利于京東方降低整體成本。
在G京東方即將完成的A股定向增發計劃中,募集資金除有7億多元用于提高五代線產能(從每月6萬張提高到每月8.5萬張)外,約有25億元,將用于建設設計產能為每月8.5萬張的彩色濾光片(CF)生產線,為其北京的五代生產線實現彩色濾光片(CF)的就近配套。
CF是液晶面板重要的關鍵配套零配件之一,約占液晶面板加工零配件成本的25%左右,目前G京東方所使用的CF全部依賴進口。據測算,這一項目的總投資利潤率在大約13%,回收期在四至五年。
與G京東方的做法一致,業內普遍觀點認為,國內發展液晶面板,不能再單純依靠投入資金上新世代生產線,而應該努力降低上游采購成本,解決產業鏈配套問題,提高企業議價能力。
一種樂觀的分析稱,由于中國內地企業,可以不必像國外企業要更多考慮股東回報等問題,在政府支持下進行不計成本的投入,將有可能使國內面板企業逐漸取代臺灣的二線企業。但想在全球占據重要位置,至少還需要四、五年的時間。而且,即便國內有了五六條生產線,跟境外的一線廠商之間仍會有較大差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