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專題 > TCL+TI,兩大“T”演繹的多媒體“樂章”

        TCL+TI,兩大“T”演繹的多媒體“樂章”

        作者: 時間:2011-11-3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我們和TI的合作現在已經有6、7個年頭了,除了TI本身的技術優勢,我們也感受到了TI技術支持的力量,‘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和TI擁有一個更加廣泛的長久發展的合作基礎,我們應該保持并維系好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尤其在Smart TV時代到來時,我們希望TI能為提供包括人機交互在內的更多智能元件。我相信,這是TI應該有的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6478.htm

          ——多媒體全球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楊福忠

          TCL,創立于1981年,中國最大、全球經營的消費類電子企業集團之一,中國彩電業第一品牌。TI,成立于1930年,位列全球半導體前三甲,模擬芯片公司之首。

          迄今為止,這兩大T,已經在多媒體領域攜手走過了6、7個年頭,而中國的彩電行業,也經歷了從CRT,到液晶,到3D,再到(Smart TV)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一個是電視機研產銷的巨頭廠商,一個是半導體領域的領跑者,它們二者曾經或正在碰撞出哪些耀眼的火花?

          助力國際化戰略

          TCL與TI的合作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那時,背投技術層出不窮,DLP、LCOS和LCD,很多企業將新技術背投方案看作CRT背投的升級產品,超大尺寸電視正經歷從“舊背投”向“新背投”的轉變。尤其是DLP背投技術,可實現與液晶顯示器分辨率一樣的1,280X720,亮度達到600尼特,對比度達到800以上。這在當時,都是比較高的指標。

          DLP是數字光處理器(Digital Light Processor)的英文縮寫,以DMD(Digital Micormirror Device,數字微鏡裝置)為成像器件,反射光投射圖像到屏幕。其關鍵器件DMD,正是由TI公司開發研制的一種半導體元件。

          那時,也正值TCL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彩電業務合并后不久。至今在網絡上搜索有關TCL DLP的新聞,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借助湯姆遜已在背投電視領域積累的經驗,以及與TI的合作,2004年4月TCL宣布推出一款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薄的DLP背投電視,對角線達72英寸而機身厚度僅為17.4厘米,是當時市場同類產品厚度的二分之一。這款產品在由美國大眾科學雜志(Popular Science Magazine)舉辦的“最佳新品”(Best of What’s New)比賽中獲得“最佳產品”獎。

          那個時候,TCL-湯姆遜電子公司采取多品牌策略進入不同市場,在亞洲及新興市場以推廣TCL品牌為主,在歐洲市場以推廣THOMSON品牌為主,在北美市場以推廣RCA品牌為主。“TCL北美打著RCA的品牌,在DLP這個陣營中產品遙遙領先,包括跟三星、索尼這些大的品牌都在一個陣營里。”TCL多媒體全球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楊福忠回憶道,“2006年這個時間點,在北美DLP背投這條產品線,從品牌宣傳到技術,TCL都受益頗多。這方面,感謝TI技術上的貢獻。”

          并購湯姆遜是TCL國際化的一個重要轉折,也為TCL帶來了北美和歐洲市場。但是,TCL要想將產品打入新市場,就必須推出符合當地產品需求的電視。眾所周知,北美在數字電視領域是全球范圍發展最早,也是發展最快的。市場需求在驅動TCL數字電視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TCL與TI的合作關系。

          “當時TCL的數字電視中,我們也采用了一款TI的數字處理器。在北美數字電視這塊,TCL可以說是先鋒。”楊福忠表示,“之所以選用TI的方案,是因為當時TI在廣播、機頂盒方面的技術非常領先,并且已經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技術上十分成熟。當時TCL的國際化才剛剛開始,我們既然要站穩市場腳跟,就要盡量采用成熟的技術,所以TCL考慮與TI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共創3D輝煌

          TCL李東生曾經說過:“技術創新能力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對中國企業來說,不邁過這道‘坎’,就無法真正參與全球化競爭。”

          因此,TCL集團一直都很注重研發,高比例的研發投入也為TCL多媒體在數字化時代帶來了更多的技術創新:2008年,TCL多媒體研制出國內首款3D高清液晶電視;2008年12月,與英特爾簽約合作開發下一代互聯網電視;2009年1月,推出全球首款商用3D立體液晶電視;2009年5月,推出在三基色背光源技術上取得突破的LED背光液晶電視……扎實的技術基礎堅定了TCL走的方向。

          采訪TCL期間,恰逢TCL多媒體憑借V8200智能電視,獲得2011年中國數字電視年度盛典之“年度產品創新獎”和“年度產業鏈杰出貢獻獎”雙項殊榮。而在不久之前,也就是5月末,V8200才剛剛在“2011智能電視市場發展論壇”上,在二十多家智能3D電視制造及研發企業參與的競爭中,一舉囊括“最具影響力智能電視品牌”和 “2011年最佳畫質智能3D電視”兩項大獎。

         

          作為一款已經實現量產上市的智能3D電視,V8200實現了六個全球第一,其所涉及的技術包括融合3D UI、超級智能單芯片、Windows/Android雙平臺、全開放電視應用程序商店、逐行3D、云計算及聲控、姿態識別與控制等多項創新性人機交互技術和應用。

          “2011年國慶,我們還將推出一款更具震撼力的智能電視。”楊福忠透露道,“Smart TV是一個產業升級的新產品,與傳統TV相比,Smart TV擁有更廣泛的內容,包括從云端的推送、從本機的播放等。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消費者非常樂于接受這種新產品。”

          一份來自奧維咨詢(AVC)的數據證實了楊福忠的話,該報告顯示,2011年五一期間,智能電視市場零售額的滲透率已達到了12.5%,TCL平板銷量同比增長30%,領銜各大家電賣場銷售排行榜,而超級智能3D電視V8200、P7200一度被搶購斷貨。

          TCL智能電視所獲得的行業及普通消費者的認可,充分肯定了TCL借成立30周年之際,加速技術創新、積極布局智能化時代的戰略。

          截止目前,隨著華星光電第8.5代液晶面板項目的投產以及內蒙古液晶產業園的開工建設,TCL集團已經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液晶全產業鏈布局和市場規劃,在中國乃至全球液晶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也正逐步顯現。

          “產業鏈整合,正是TCL的優勢所在。事實上,TCL的戰略是包括從云端到終端在內的整個產業鏈布局,現在我們已經架構好了。對于智能電視用戶而言,我們TCL歡網正向具備云計算能力的云端發展,從而更加有效地將應用程序推送給客戶端。”楊福忠表示。

          在TCL努力創造3D和智能電視輝煌成就的背后, TI又將再次扮演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角色。

          “鑒于TI的產品發展戰略,我們與TI一路走來,逐漸在周邊比如音頻放大器、電源IC、觸摸式傳感器、邏輯IC等方面增加合作。” 楊福忠回答道,“就拿TI的音頻放大器和電源IC來說,與2009年相比,預計2011年用量會翻番。這不僅僅是由于TCL電視的出貨量大幅提升,而且在于TI是非常優秀的模擬芯片供應商。如此之大的用量,也充分說明了TI在技術、成本上的競爭力。”

          半導體公司有一種面向終端客戶的技術應用被稱為JAR(joined application release),目的在于檢測某項應用是否滿足客戶設計要求,是否能夠正確并準確地應用于客戶產品,這種應用需要半導體公司與終端客戶在技術上進行共同確認。“對于技術領先的公司,應該具有將其技術傳播給整個產業的特質。在這個過程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共同確認,這應該是大公司特有的一個風范。TI在這點上做得很好,我們對TI表示感謝!”楊福忠誠懇地說。

          “我們和TI的合作現在已經有6、7個年頭了,除了TI本身的技術優勢,我們也感受到了TI技術支持的力量。應該說,我們對TI的服務非常滿意,包括TI的技術支持、給予TCL的培訓及指導。我們對TI FAE的評價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這其中,我們能夠感覺到TI公司所做的努力。”楊福忠表示,“我認為,TCL和TI具有一個更加廣泛、長久發展的合作基礎,我們應該保持并維系好雙方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除了在周邊的電源IC、放大器產品等模擬器件之外,TCL希望未來能夠在智能元件以及常規T-CON、Gamma等芯片方面與TI開展更多合作。“我們看到了Touch sensor等新技術的應用潛力,尤其在Smart TV時代到來時,我們希望TI能為TCL提供包括人機交互在內的更多智能元件。我相信,這是TI應該有的優勢!”楊福忠充滿期望地表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庐江县| 石楼县| 德安县| 文成县| 巴里| 富宁县| 龙井市| 毕节市| 库尔勒市| 安吉县| 安庆市| 镶黄旗| 铁岭县| 库伦旗| 朔州市| 会宁县| 昌都县| 石河子市| 墨竹工卡县| 鲁甸县| 湛江市| 平泉县| 贡觉县| 文安县| 新源县| 黔江区| 连城县| 阿克苏市| 漯河市| 罗城| 逊克县| 永平县| 温州市| 民丰县| 乳山市| 宜宾市| 同仁县| 班玛县| 荃湾区|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