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納米結構使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減半

        納米結構使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減半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需求量在2013年可能會翻番
        作者: 時間:2011-10-23 來源:光伏制造 收藏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新加坡科學家將一個新奇的納米結構(比人的頭發絲小數千倍)置于非結晶硅制成的太陽能電池的表面,研制出了一種轉化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認為,最新技術有望將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成本減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4902.htm

          目前太陽能電池一般都由高品質的制成,因此,大大提高了其制造成本,限制了太陽能電池在全球大規模的應用。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IME)的科學家制造出的這種新的薄膜硅太陽能電池則解決了這個問題。

          科學家們首先使用品質比較差、厚度僅為傳統太陽能電池所用百分之一的非結晶(不定形)硅薄膜,制造出了一種薄膜硅太陽能電池,大大降低了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成本。

          但這種電池在將太陽光轉化為電力方面的效率較低,為此,科學家們使用納米技術在非結晶硅太陽能電池表面制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納米結構,改進了這種薄膜硅電池的轉換效率,增加了能源輸出。新的納米結構產生的電流是34.3毫安/平方厘米,與傳統電池的輸出電流(40毫安/平方厘米)相當。

          該研究項目的領導者、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納瓦?辛表示:“新的納米方法讓這種薄膜太陽能電池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短路電流密度以及5.26%的轉化效率。”然而,一般晶體硅電池的轉化效率為20%至25%。納瓦?辛認為,鑒于短路電流密度與轉化效率直接相關,通過不斷改進填充率、增加開路電流的電壓,能讓這種的轉化效率最終提高到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相當。他們接下來將集中于探索其他捕光策略,比如使用表面等離子體光子學技術來捕光等。

          南洋理工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鄭世強(音譯)表示,太陽能電池要想在全球各地“遍地開花”,提高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非常重要。南洋理工大學一直致力于研究便宜高效其容易制造的太陽能電池,以便太陽能電池在未來的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院長孔迪立(音譯)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需求量在2013年可能會翻番。”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江山市| 泾源县| 阿尔山市| 政和县| 平定县| 昂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元谋县| 吉林省| 桓仁| 杭锦旗| 临清市| 宁陕县| 高阳县| 当雄县| 紫阳县| 建水县| 博湖县| 竹北市| 托克逊县| 静乐县| 龙江县| 正蓝旗| 剑河县| 灵山县| 西昌市| 屏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孝义市| 泽普县| 江陵县| 西宁市| 古田县| 赤水市| 万全县| 荥阳市| 县级市| 靖边县| 襄垣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