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產業高歌猛進 光鮮難掩技術和投資隱憂
LED芯片廠商三安光電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下稱“安徽三安”)已經收到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1.25億元財政補貼,該補貼將主要用于led項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3791.htm而前一天,三安光電201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也審議通過了增發方案,擬定向增發非公開發行股票2000萬至5300萬股,發行價格不低于55.77元/股,計劃募集資金29.8億元,用于安徽三安LED產業化項目。
這意味著,總投資達120億元的三安光電蕪湖LED生產基地已經啟動,這一消息再次助推了投資者的LED產業投資熱情。昨日,三安光電收盤46.37元,上漲8.57%.
但這一漲幅相比三安光電14個月來的表現,還只是小兒科。因為,昨日46.37元的收盤價相比去年1月的5.86元低點,增長幅度接近7倍。
技術專利隱憂
其實,這只是國內LED產業瘋狂的冰山一角。
“現在全世界都在倡導節能減排和低碳,更節能的LED產業正好順應這一個發展趨勢,未來所有有關的產品都可能會用LED.”iSuppli中國半導體行業分析師顧文軍指出,LED產業除了市場前景美好外,國內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來大力扶持LED產業。
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公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提出,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產品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達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達到50%以上,景觀裝飾等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等等目標。
基于巨大的市場前景,各地紛紛投入LED產業。高工LE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國內已經有31個城市進入LED芯片行業,投身LED芯片產業的企業多達30多家。但令人擔憂的卻是,LED芯片技術主要掌握在科銳(Cree)、飛利浦,歐司朗、日亞等少數企業手中。
以科銳為例,從芯片、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甚至封裝都在做,覆蓋了大半個產業鏈,擁有825項美國專利和1800多項國際專利。因此,國內眾多企業必須面對LED專利申請殆盡的情況,并要繞過一個又一個專利陷阱。
也許德豪潤達與韓國Epivalley的合作,更能明顯反映出這種尷尬狀況。
今年2月,德豪潤達與Epivalley、MaxAlpha簽署協議,三方共同投資1500萬美元在國內合資成立一家LED芯片公司。作為合作方,Epivalley不僅要承諾獨有的LED專利許可授權,還必須就廠房設置、設備采購、人員招聘等方面提供支持。此外,在新工廠建成后,Epivalley還必須就產品研發、生產效率改善、質量穩定、故障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確保新公司LED生產工廠的運營在質量、產出效率等方面達到與Epivalley韓國工廠同等水平。
“合作協議的內容之所以寫得如此詳細,主要就是因為德豪潤達在技術上完全依賴Epivalley.”高工LEDCEO張小飛指出,雖然德豪潤達在公告中稱,Epivalley是世界領先的LED芯片制造企業,掌握LED芯片制造的核心技術,擁有超過200多項專利,但這些專利大部分是在韓國注冊的應用專利。
中投證券的調研報告也顯示,Epivalley在美國等地注冊的海外專利僅有11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