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網電價出臺 企業或有利可圖
國家發改委近日宣布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按項目核準期限分別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和每千瓦時1元,以刺激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普及。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公布的上網電價遠高于此前項目招標價,國內光伏設備廠商應有利可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2264.htm呼喚上網標桿電價
項目招標和建設補貼是此前我國光伏產業扶持政策中的“常規武器”,在使用數年后,人們發現這些武器的效果一般,甚至存在不少問題。
此前國內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上網電價一般采取招標定價方式,不少“國字頭”背景的運營商更關注的是增加項目經驗或實施樣板工程,對于盈利并不是特別看重,致使招標過程出現低價惡性競爭。由于投資收益不足,投資主體沒有積極性。
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招標制度下,對于投資主體的光伏廠商和電站運營商來說,在裝機量增加的同時,并不表示利潤會相應增加,不少企業拿項目增大裝機量的目的只為提前布局,跑馬圈地。據了解,去年10月啟動的第二輪28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截至目前仍有7成尚未開工。
此外,早在2009年,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國家能源局四部門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借助財政補貼、“太陽能屋頂”項目等一系列舉措,強力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國內的大規模應用。其中,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其中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對于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
政策雖好,但不是每個地方的財政都有足夠的“銀兩”去補貼光伏行業。
以青海為例,截至今年7月,青海省已有5家光伏發電企業實現并網發電,并網容量達到56兆瓦,目前仍有19個重點項目將在9月3 0日前完成300兆瓦上網發電容量建設;13個項目已獲準建設,預計總投資41億元;5個項目正在積極爭取得到許可,總投資92億元。而業內人士預測,若上述上網發電項目都納入財政補貼,依照1 .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安裝總量為8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約需補貼130億元。若對應青海省204.97億元的一般預算收入,則十分艱難。
地方補貼出臺
如何開拓國內市場,業內人士認為,明確上網電價才是開啟國內市場的關鍵。
對于光伏產業本身來說,合理的固定上網電價水平可提振作為市場主體企業的投資收益預期,同時避免在招標“低價者得”原則下企業拼命壓縮成本而導致的工程質量問題。
事實上,在國家發改委出臺全國光伏上網統一電價之前,部分省區已紛紛推出各自的光伏上網電價方案。
山東日前推出該省的光伏發電補貼方案:地面光伏并網電站2010年投產的補貼電價為每千瓦時1.7元,2011年投產的電價為1.4元,2012年投產的電價為1.2元。此前江蘇省確定的2011年上網電價為1 .4元;青海省于5月出臺被業內稱之為“930”的規劃稱,今年9月30日前竣工的光伏電站將可享受 1 .15元的上網電價。再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4個太陽能電站的臨時上網電價確定為1 .15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