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ID設計師的21條軍規
目前,隨著手機硬件和軟件同質化,手機外觀設計成了關鍵的差異化因素,在ID設計方面,由于本土企業起步較晚因此可以提升的空間非常大,一個好的 ID設計師是如何煉成的?ID設計如何與企業的產品規劃結合?在近日召開2011便攜產品創新技術展ID外觀設計沙龍上,知名ID設計師陳銘鏞分享了ID 設計的一些心得,這是他從事ID設計近20年設計經驗的積淀,我總結為手機ID設計師的21條軍規,歡迎補充和轉載。
陳銘鏞,1990年臺灣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2003年澳大利亞斯溫伯爾尼科技大學設計研究( Design Research )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飛利浦臺北設計中心產品設計師、摩托羅拉北京設計中心資深工業設計師、聯想手機工業設計總監、酷派產品設計總監等,摩托羅拉 “明”A1200系列手機、聯想樂phone以及酷派5英寸超大屏手機“大觀”9930等均出自其手,可謂手機ID設計的頂級大師。
手機ID設計師的21條軍規
1、要畫草圖,把自己的設計意愿和想法直觀地表現出來;

陳銘鏞當時繪制的明手機草圖
2、單靠一個產品產品不能成功,要把一個產品變成一個系列,例如“明”推出一個系列,iphone也是一個系列。
3、隨著設計師的發展,要從規劃一個產品到成長為規劃公司的多個產品系列;
4、一個公司要有不同系列的產品,例如在聯想的時候就規劃了幾條產品線

陳銘鏞在聯想的時候就規劃了幾條產品線
5、ID設計師要有團隊協作精神,設計出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制造出來,設計要推動結構件的革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