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薄膜太陽能業務即將上市
薄膜困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9532.htm走差異化路線,實際上是新奧集團的無奈之舉。新奧集團采取的是非晶硅+微晶硅雙結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能夠生產最大尺寸為5.7m2的太陽能電池板,單條生產線年產能可達70MW。
但薄膜光伏的前景并不理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薄膜光伏的最大問題還是在轉換效率和成本。“目前市場上90%以上還是晶體硅,薄膜的市場份額依舊很小。”
熟悉新奧的人士稱,在2007年時,新奧在引進這條生產線時嘗到了甜頭,當年的業績不錯。
但隨之而來的經濟危機讓整個薄膜光伏業務陷入困境。由于晶體硅電池的轉換效率遠遠高于薄膜電池,在晶硅料價格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更多的客戶選擇晶硅電池。“另一個原因則是晶硅技術已相對比較成熟,而薄膜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手中,國內技術還不成熟,其轉換率一直提高不上去。”孟憲淦說。
新奧的雙結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產品轉換效率能達到9.2%;但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能夠達到近20%,二者相差很大。
三年前,賽維LDK計劃分階段達到總產能為1G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設計產能。但這項計劃最終不得不放棄。
同樣在薄膜領域遭受挫折的還有無錫尚德。據知情人士透露,尚德曾高調進入薄膜光伏領域,但最終因薄膜技術和成本不具備優勢被迫放棄。
此外,2010年下半年,薄膜設備的主要提供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布將退出成套提供薄膜硅類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整體解決方案業務,轉而致力于結晶硅類太陽能電池。
熟悉新奧的人士透露,新奧薄膜太陽能產品銷售業務并不具備上市條件,因而此次上市中應不會裝入上市公司。“等薄膜前景好了,產品銷售業務收入上來了,可以通過增發的方式回購進上市公司。”上述人士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