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在華謀IT醫療業務兩位數增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025.htm
“網絡拉動”
與其他國家同等規模的醫院相比,中國醫院在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當下,衛生部正規劃制定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標準,以及今后五年的信息化發展方向。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行業已經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跡象,不管是對國內外廠商還是對醫療衛生機構來講,這些都是難得的機遇。
據美國市場分析公司IDC分析預測,到2010年,我國醫療整體IT市場投資規模將達到120多億元。以醫院為例,目前,我國醫院總量為3萬家,包括1200家三甲醫院,但實現門診醫生站、住院醫生站信息化的不足20%。
這個數字意味著在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醫療信息化有望在繼金融、電信等行業之后,成為國內增長最快的應用市場之一。
有數據顯示,自2009年新醫改正式啟動以來,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數據顯示,2009年醫療行業IT支出達到84.2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的增長率為24.0%。
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數字是,在新醫改未來三年8500億的總投入中,切分給醫療信息化的蛋糕至少有100億。
對于涉足醫療系統的開發制造商來說,如何搭上這班快車?
福沢凱的進一步介紹,透露了富士為何將網絡醫療信息系統的推廣作為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生力軍。他說,雖然富士的網絡醫療信息系統的銷售本身占到富士在中國醫療生命科學事業板塊的比重不會很大,但是會對富士其他醫療設備的銷售起到推動作用。
他介紹,網絡醫療信息系統不單單只是一張網絡,通過計算設備和網絡,完成對醫院各個終端部門的影像、圖像、數據等的采集、存儲和傳輸處理,這些像觸角神經元一樣的網絡醫療信息系統,其實是搭建了一個醫療設備的終端平臺,如果要運轉這個網絡醫療信息系統,必須要有與之相應的醫療設備終端支持。
早在1936年,富士公司即利用傳統影像技術,開始生產銷售醫療圖像診斷不可缺少的X光膠片;并于1983年,利用其數碼影像技術創制出世界第一臺實用計算機放射診斷裝置FCR。
圍繞診斷這一中心,富士將醫療健康事業的領域不斷擴大,并進一步延伸到DR、內窺鏡、血液診斷設備、超聲波等醫療設備,醫療圖像診斷系統和放射性診斷藥品等產品,。2006年又進入了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2008年通過收購富山化學工業,正式進入了治療領域。我們的治療領域除了有富山化學生產的治療用藥品外,還有抗體類藥品、放射性藥品、和藥品原料藥。并從2010年4月開始經營非專利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