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市場烽煙四起 中國企業如何突圍
“下一步,我們會以上海為中心,建立B2B代理模式,并通過網絡銷售及現有的流通渠道,在中國市場上全面鋪開。東芝株式會社新照明系統事業統括部參事蒔田和明向記者透漏了東芝在LED照明產業的規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714.htm目前,日亞、CREE(科銳)、歐司朗、飛利浦,GE等LED及照明領域的五大公司,也在各自占優勢地位的細分市場領域進行布局和圈地。日亞的策略是占領高端顯示屏市場。科銳在大功率產品方面的優勢日益突出,歐司朗憑借其在汽車燈領域的牢固基礎,已經占據汽車燈的大部分市場。
至此,中國的LED 照明,形成了以美國、亞洲、歐洲為主導,以日、美、德為產業龍頭,中國臺灣、韓國緊隨其后,中國大陸國產企業緊隨其后的梯隊分布狀況。
“短板”纏身
雖然目前LED照明產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但國內LED照明產業鏈布局較為完整。可是這個產業的市場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目前中國的LED照明企業雖然很多,但沒有龍頭企業。"雷士照明董事長吳長江告訴記者另一個中國LED照明產業中存在的問題。目前LED照明公司都是民營企業,年產值超過20億的公司屈指可數。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劉升平證實了這一說法。劉升平告訴記者,目前照明行業的現狀是,幾乎沒有一家照明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2%.而對老百姓來說,最現實的選擇就是寧愿用幾元錢的白熾燈,也不愿換上動輒上百元的LED燈,從而限制了LED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以民營企業支撐起來的產業,伴隨著民營企業自身的弊端其發展自然會受到限制。國內企業現在的狀況是,普遍規模小、技術實力弱、產品檔次也比較低,相關廠商爭打價格戰,同時LED產業內也出現了無序投資、惡性競爭等現象。從目前國內市場動態和LED產業結構分布來看,已經出現很嚴重的重復投資的問題。
除去這些自身的短板,中國的LED照明還有一座很難翻越的高山。雖然我國LED產品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是在高端技術上仍然受制于人,這正是目前國內所有LED照明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目前全球專利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亞(Nichia)、美國科瑞(Cree)、德國歐司朗等巨頭手中,同時,在外延片和芯片領域,美國和日本企業也處于壟斷優勢。”面對競爭犬牙交錯、專利矛盾日益頻發的LED市場,中國企業依然靠低價、低技術,甚至模仿發展模式打拼國際市場。一旦遭遇專利糾紛,能招架就算不錯了,更不用說有還手之力了。"一位LED業內人士感慨道,在LED國際市場上,長期徘徊在低端的中國企業已經成了專利維權的弱者。
如何突圍?
"未來的10至15年將會是照明產業進行重大變革的時期",GE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亞太區總裁Jim Fisher對LED照明前景這樣判斷。按照這個邏輯推斷,中國的LED照明也必將進行新一輪的洗牌。
這也正給了國內本土LED照明企業機會。 ”毋庸置疑,照明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但在營銷手段上、品牌建設上行業整體尚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而大品牌的進入能為照明行業注入新生力量,對于打造屬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劉升平說,現在談到品牌,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飛利浦、歐司朗等”洋品牌".中國企業應該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這樣才能在市場中占到一定的份額。
由此看來,品牌建設成為了中國LED照明產業的當務之急。
"飛利浦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上百年的歷史,GE也有幾十年,他們的品牌得到了認可,市場效果很好。所以雷士從創立之日起就樹立了品牌意識,而且我們也一直這樣做的,雖然中間走過彎路,但品牌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吳長江如是說。
目前國內的LED照明企業的品牌意識日漸覺醒。日前在廣州舉辦的國際照明展上,美的、TCL、佛山照明也在樹立專業照明品牌形象。
"成熟的技術,降低成本問題是令LED照明產生質變的關鍵,這點需要標準來將其納入正軌。政府要在政策、法規、研發投入、應用示范和標準等多方面來引導和扶持,全國一盤棋,整體規劃,要把有效的資源去扶植一些龍頭企業,把有效的資源有效的資金和人才等等去扶植龍頭企業."吳長江告訴記者,中國的LED市場的紛雜需要政府的干預和支持,他希望能有更有力的產業政策的出臺,使這個 產業更有章可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