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電網建設與市場機會
新型的儲能技術將被應用為分布式能源或大型的集中式電廠。大型發電廠和分布式電源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它們必須協調有機地結合,以優化成本,提高效率和可靠性,減少環境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258.htm控制技術——先進的控制技術是指智能電網中分析、診斷和預測狀態并確定和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消除、減輕和防止供電中斷和電能質量擾動的裝置和算法。這些技術將提供對輸電、配電和用戶側的控制方法并且可以管理整個電網的有功和無功。從某種程度上說,先進控制技術緊密依靠并服務于其他四個關鍵技術領域,如先進控制技術監測基本的元件(參數量測技術),提供及時和適當的響應(集成通信技術;先進設備技術)并且對任何事件進行快速的診斷(先進決策技術)。另外,先進控制技術支持市場報價技術以及提高資產的管理水平。
未來先進控制技術的分析和診斷功能將引進預設的專家系統,在專家系統允許的范圍內,采取自動的控制行動。這樣所執行的行動將在秒一級水平上,這一自愈電網的特性將極大地提高電網的可靠性。當然先進控制技術需要一個集成的高速通信系統以及對應的通信標準,以處理大量的數據。先進控制技術將支持分布式智能代理軟件、分析工具以及其它應用軟件。
(1)收集數據和監測電網元件
先進控制技術將使用智能傳感器、智能電子設備以及其他分析工具測量的系統和用戶參數以及電網元件的狀態情況,對整個系統的狀態進行評估,這些數據都是準實時數據,對掌握電網整體的運行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要利用向量測量單元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時間信號,來實現電網早期的預警。
(2)分析數據
準實時數據以及強大的計算機處理能力為軟件分析工具提供了快速擴展和進步的能力。狀態估計和應急分析將在秒級而不是分鐘級水平上完成分析,這給先進控制技術和系統運行人員足夠的時間來響應緊急問題;專家系統將數據轉化成信息用于快速決策;負荷預測將應用這些準實時數據以及改進的天氣預報技術來準確預測負荷;概率風險分析將成為例行工作,確定電網在設備檢修期間、系統壓力較大期間以及不希望的供電中斷時的風險的水平;電網建模和仿真使運行人員認識準確的電網可能的場景。
(3)診斷和解決問題
由高速計算機處理的準實時數據使得專家診斷來確定現有的、正在發展的和潛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并提交給系統運行人員進行判斷。
(4)執行自動控制的行動
智能電網通過實時通信系統和高級分析技術的結合使得執行問題檢測和響應的自動控制行動成為可能,它還可以降低已經存在問題的擴展,防止緊急問題的發生,修改系統設置、狀態和潮流以防止預測問題的發生。
(5)為運行人員提供信息和選擇
先進控制技術不僅給控制裝置提供動作信號,而且也為運行人員提供信息。控制系統收集的大量數據不僅對自身有用,而且對系統運行人員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而且這些數據輔助運行人員進行決策。
支持技術
決策支持技術將復雜的電力系統數據轉化為系統運行人員一目了然的可理解的信息,因此動畫技術、動態著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其他數據展示技術用來幫助系統運行人員認識、分析和處理緊急問題。
在許多情況下,系統運行人員做出決策的時間從小時縮短到分鐘,甚至到秒,這樣智能電網需要一個廣闊的、無縫的、實時的應用系統、工具和培訓,以使電網運行人員和管理者能夠快速的做出決策。
(1)可視化—決策支持技術利用大量的數據并將其裁剪成格式化的、時間段和按技術分類的最關鍵的數據給電網運行人員,可視化技術將這些數據展示為運行人員可以迅速掌握的可視的格式,以便運行人員分析和決策。
(2)決策支持—決策支持技術確定了現有的、正在發展的以及預測的問題,提供決策支持的分析,并展示系統運行人員需要的各種情況、多種的選擇以及每一種選擇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
(3)調度員培訓—利用決策支持技術工具以及行業內認證的軟件的動態仿真器將顯著的提高系統調度員的技能和水平。
(4)用戶決策—需求響應(DR)系統以很容易理解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信息,使他們能夠決定如何以及何時購買、儲存或生產電力。
(5)提高運行效率—當決策支持技術與現有的資產管理過程集成后,管理者和用戶就能夠提高電網運行、維修和規劃的效率和有效性。
標準體系——目前IEEE致力于制定一套智能電網的標準和互通原則(IEEE P2030),主要內容在于以下三個方面:電力工程(power engineering),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互通協議(communications)等方面標準和原則。
除IEEE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也在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參與標準制定的15家機構分別負責標準制定的不同環節。
IEEE主要致力于互通入網過程的標準,如各個能量源頭如何與整個智能電網鏈接,計量設備的接入(如電表)和時間同步性的標準等。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SAE)則主要關注機動車接入網絡的標準,IEC則負責信息自動化的模式和環境標準。
2009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能源部長朱棣文聯合宣布了美國智能電網建設的第一批標準(見表1)
表1 首批16個智能電網行業標準
發展一種新的模式,一定要立足于實際,要比過去更好用,更便捷,更高效,立足于發展中國自已的標準。絕不能為了概念的嘩眾取寵,取個新名詞,弄幾個功能拼湊一下,這不叫新技術。
目前由于智能電網包含內容較多,各電網和設備廠家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逐步實現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將會帶來哪些市場機會?
思科曾說過,美國的智能電網將帶來1000億美元的商機,其中僅通訊部分就高達200億美元。智能電網的規模將比互聯網大100或1000倍。那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市場機會呢?
按照我國國家電網公布的我國智能電網三個階段發展目標,預計第一階段,全數字化變電站大面積試點,數字化開關、互感器等元器件的試用,用電管理系統開發,分布式電源接入方案等。這一階段僅特高壓電網投資就達到830億元左右。
第二階段,高級調度系統全面推廣,原有系統更新、升級。配電自動化管理、分布式電源接入開始試點。這一階段預計總投資約2萬億元。
第三階段,全數字變電站全面普及,柔性輸電技術全面應用,智能電表進一步推廣。這一階段預計投資達到1.7萬億元。
由于智能電網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因此還會帶動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屆時,國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