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照亮社會進步的新燈火
【導讀: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它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等技術設備,實現電網安全可靠和經濟高效的目標,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等主要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175.htm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家電網館,很多觀眾聚集在地下一層,好奇地透過寬大的玻璃窗,觀察首座服務世博會的智能變電站。這里,就是被譽為該館亮點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展示區。
什么樣的電網是智能電網呢?專家解釋說,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它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等技術設備,實現電網安全可靠和經濟高效的目標,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等主要特征。簡言之,智能電網就是傳統電網和傳感網、通訊網的結合。
智能電網帶來美好生活
就快下班了,不用火急火燎地往家趕,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敲擊鍵盤,一組指令會自動傳到家中:電飯煲開始煮飯、空調自動開啟……這并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智能電網帶給我們的全新生活方式。用戶不但可以遙控家用電器,還能在家中利用太陽能自發電,讓這些“綠電”輸入電網,獲取報酬。另外,智能電網能“自我檢測”,即自動繞過故障節點尋找新路徑,這種自我補償會使電壓相當穩定,即使短暫停電,用戶也幾乎沒有感覺。
如果說這是對未來生活的暢想,那么在北京的一個小區里,智能電網帶來的全新改變已經真實呈現。
這是一個普通的三居室,位于北京蓮香園小區一棟住宅樓的頂層,外表和普通家庭沒有多大差別。但實際上,這里是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用戶服務的一個試點。通過智能電網,用戶已經可以使用電話控制這套三居室中的所有電器。用戶只需撥打某個特定的電話號碼,根據語音提示,就可以通過按鈕選擇需要控制的電器,然后再根據語音提示,選擇開或關這一電器。
目前,我國傳統電網70%以上是依靠火力發電,消耗的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污染高。而日益增長的清潔能源諸如風能、核能、太陽能卻無法大規模供給。此外,多發出的電無法儲存,如果不用就白白費掉了,而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又往往供電緊張,導致拉閘限電。因此,新型清潔型可再生能源的并網與儲能是智能電網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
智能電網可以通過需求端管理提高終端響應能力。如果一座建筑、一個工廠有無數個電動機,電梯、水泵、風機都需要依靠電動機運行,那么電動機在啟動時的電流將達到運行電流的5~7倍。如果同時啟動,將占用大量供電系統的負荷容量,造成供電設備裝機容量大增,投資也非常龐大。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智能控制,將啟動時間錯開,就可以節約大量的電力負荷和相關投資,這對于智能電網來講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
同時,輸電過程中也因為浪涌、諧波和電磁脈沖造成大量的線損和能耗,電能質量不高,最終會影響到電器的使用壽命,因此柔性輸電就是智能電網的一個重要標志。另外,所謂智能電網的“智能”,還體現在電網與終端用戶的雙向互動性上。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時段的資費情況選擇用電時間,家用電器也會成為智能家電,它可以根據階梯電價情況自行決定啟動時間,主人完全不必操心。單位或用戶用不完的太陽能、風力電能也可以逆向出售給電網公司。
智能電網,在全球范圍來看也是一個很新穎的概念,近年來正不斷發展完善。
2006年,美國IBM公司提出了“智能電網”解決方案,主要解決電網安全運行、提高可靠性。該方案提通過對電力生產、輸送、零售的各個環節的優化管理,為相關企業提高運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繪了一個藍圖。
奧巴馬上任后,提出了全新的電網計劃。美國將集中對每年要耗費1200億美元損耗的電網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建立橫跨四個時區的統一電網;將逐步實現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統一入網管理;全面推進分布式能源管理,創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這之后,中國能源專家武建東又提出了“互動電網”。互動電網可以通過電子終端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網絡互動和即時連接,實現電力數據讀取的實時、高速、雙向的總體效果。
三院研制的應急移動供電站已經受到電力專家的高度肯定,許多用戶對其表示出濃厚興趣。武鎧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