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MEMS慣性傳感器現狀及2010年趨勢
最近六、七年以來,國內對MEMS慣性傳感器的研發熱度很高,尤其是2005年~2008年,而且大多集中在國內的頂尖研究機構。據初步了解,研發加速度傳感器的機構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北大學、哈爾濱電子49所、石家莊電子13所、航天704所、重慶電子26所、重慶電子24所、西安航空618所、西安航天771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綿陽中國工物院。研發陀螺及組合的機構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大學、長沙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電子26所、航天704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6186.htm加速度傳感器 | 陀螺、IMU、AHRS、VG | |
消費級 | ADI、Invensense、ST、Freescale、Sensor Dynamics、MSI(ICSensor)、MEMSIC、VTI、Infline。 | ADI、Knoix、ST、Infine、Methes、Murata、National上海深迪。 |
工業級 汽車級 | ADI、Silicon design、Honeywell、MSI、VTI、Colibry、北陸電氣、中星測控。 | BEI、Microstrain、Crossbow、Sensonor、SSS、Bosch、Delphi、 Honeywell、ADI。 |
軍工級 宇航級 | Honeywell、Silicon design、Drapor、Colibry、電子26所、航天704所、九院。 | BEI、Drapor、Honeywell、Xsens、Sorsonor、SSS、中星測控、電子26所、航天704所。 |
國內研發機構 | 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北大學、哈爾濱電子49所、石家莊電子13所、航天704所、重慶電子26所、重慶電子24所、西安航空618所、西安航天771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綿陽中國工物院。 |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大學、長沙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電子26所、航天704所。 |
MEMS慣性傳感器的發展現狀是消費類產品向大規模生產發展、單價越來越低,量產后,僅售不足一美元,而軍用與宇航級產品向高精度發展,一個單軸陀螺售價可在3~4千美元。而工業級、汽車級產品更追求高品質和高可靠性,同時兼顧售價。
展望未來,MEMS慣性傳感器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方面:精度將不斷提高,以陀螺為例,有替代低精度光纖陀螺的趨勢。對消費類應用,更尋求進一步簡化制造工藝,降低成本的趨勢。同時,集成化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不僅模塊制造商走軟件、硬件集成的路子,越來越多的上游芯片廠家也走集成塊的技術路線。因而不斷有雙軸、三軸加計、陀螺芯片問世。
競爭力方面:消費類將競爭最為慘烈,新廠家將不斷涌進,比投資、比規模將是必然趨勢。上下游相互傾軋、收購、重組將會上演。
合作方面:由于產品細分的緣故全球競爭與合作必然結果。上游廠家希望找到下游客戶,下游希望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因而產業聯盟可能出現。
應用方面:無疑無論是消費類應用,工業級軍工級應用,市場會急驟擴大,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