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歷史上的今天 > 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

        —— 1946年2月14日 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
        作者: 時間:2009-12-02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世界第一臺電子誕生在哪里?很多人會回答誕生在美國,并且會認為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的ENIAC(電子數字式積分器和)是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臺計算機的誕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其官方文件中僅稱它是世界“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為什么它的主人不稱它是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458.htm

          1997年10月21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開始舉辦一個有關二戰期間破譯密碼的展覽,展覽中赫然出現了“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科洛薩斯’”的字樣。據稱,“科洛薩斯”比ENIAC計算機問世早兩年多,在二戰期間曾破譯了大量德軍機密,戰爭結束后,它被秘密銷毀了。

          11月14日,記者驅車來到“科洛薩斯”計算機當年的服役地點、倫敦以北約80公里處的布萊奇利園區,在那里采訪了布萊奇利園區基金會主任托尼·塞爾先生。布萊奇利園區是二戰期間英國主要密碼破譯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為一個戰爭博物館。

          塞爾先生并不急于向記者介紹“科洛薩斯”計算機,而是先向記者介紹了很多二戰期間盟軍與德、意、日軍之間破譯密碼的斗爭。在一臺從德軍那里繳獲的“洛倫茨”加密機旁,塞爾先生講述了這種加密機的故事。“洛倫茨”加密機是二戰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軍高級將領之間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機,破譯經它加密過的密碼難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認為“洛倫茨”是不可戰勝的。

          研制“科洛薩斯”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破譯經“洛倫茨”加密機加密過的密碼。塞爾先生說:“使用其他手段破譯這種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科洛薩斯’計算機則僅需6至8小時,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盟軍如虎添翼。”

          “科洛薩斯”計算機是1943年3月開始研制的,同年底運到布萊奇利園區。19 44年1月10日,“科洛薩斯”計算機開始運行。

          塞爾先生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記者見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薩斯”計算機的復制品。塞爾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照片、圖表等有關原始資料,并指出,“科洛薩斯”計算機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屬于高級軍事機密,直到70年代有關材料才逐漸解密,而且二戰期間研制的10臺同類計算機在戰爭結束后均被秘密銷毀。他說:“‘科洛薩斯’計算機作為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地位已被逐漸公認。”

          “科洛薩斯”計算機呈長方體狀,長4.9米,寬1.8米,高 2.3米,重約4噸。它的主體結構是兩排機架,上面安裝了2500個大小形狀如同電燈泡的電子管。它利用打孔紙帶輸入信息,由自動打字機輸出運算結果,每秒可處理5000個字符。它的耗電量為4500瓦。

          “科洛薩斯”計算機研制工作的負責人是湯米·費勞爾斯博士。現年88歲的費勞爾斯目前在倫敦北區過著隱居生活,據其親友介紹,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塞爾先生不無遺憾地指出,盡管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于英國,但英國沒有抓住由計算機引發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機遇。相比之下,美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鼓勵發展計算機技術和產業,從而崛起了一大批計算機產業巨頭,大大促進了美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他說,目前全世界范圍興起了一場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的又一次信息技術革命,誰能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誰就有可能在21世紀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 計算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读书| 甘德县| 诏安县| 淮安市| 称多县| 宿州市| 赤水市| 宁夏| 汨罗市| 蒲江县| 阿克苏市| 满洲里市| 桐柏县| 岐山县| 织金县| 金阳县| 清流县| 七台河市| 焉耆| 白银市| 广平县| 什邡市| 天台县| 高碑店市| 兴义市| 桐庐县| 隆子县| 姜堰市| 金川县| 安达市| 永州市| 哈密市| 依兰县| 泸西县| 阿瓦提县| 棋牌| 太谷县| 陵川县| 汾西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