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國擬禁中國自動駕駛軟、硬件!

美國擬禁中國自動駕駛軟硬件
一、美國擬禁中國自動駕駛軟硬件:政策背景與動因
近期,美國商務部傳出重磅消息,預計將于9月23日提出一項旨在保障國家安全的提案,明確禁止在美國道路上使用由中國制造的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和硬件。
這一決策背后,是拜登政府對中國公司在美收集駕駛員和基礎設施數據以及潛在操縱聯網車輛能力的深切憂慮。
拜登總統自上任以來,多次強調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面對中國等外國對手時,更是將保護國內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視為首要任務。
此次提案的出臺,正是這一戰略考量的具體體現。
二、政策細節與影響
根據透露的信息,擬議的規定將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和銷售搭載關鍵通信或自動駕駛系統軟硬件的汽車。這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軟件與硬件,還涵蓋了具有藍牙、衛星和無線功能的車輛,以及高度自動駕駛車輛。
更為具體的是,商務部計劃從2027車型年開始對軟件實施禁令,而硬件禁令則將在2029年1月或2030車型年生效。這一時間表為汽車制造商提供了有限的緩沖期,但同時也意味著整個行業將面臨深刻的變革和挑戰。
此外,該禁令還計劃擴大至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美國外國對手,顯示了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強硬立場。
三、產業鏈反應強烈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美國汽車制造業及相關產業鏈反應強烈。
一方面,汽車制造商普遍表示擔憂,指出改變硬件和軟件需要漫長的時間周期,且現有的系統經過了嚴格的工程、測試和驗證,難以輕易替換。這無疑將給企業的生產計劃、成本控制和市場競爭帶來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認為,這一政策將促使美國本土企業加速自主研發和創新,推動汽車產業鏈的重構和升級。長期來看,美國可能會通過加強本土供應鏈建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等方式,來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安全性。
美國商務部擬議的禁令無疑將對中美兩國的汽車和科技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在國家安全考量的驅動下,美國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本土產業的保護和發展。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如何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應對國際市場的變化和挑戰,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來源:芯榜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