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芯片研發再獲兩大重要突破:世界首創和全球首款
近日,中國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創造了兩項記錄:一是量產了全球首款28nm內嵌RRAM畫質調節芯片,二是研發出了世界首創的16位量子比特半導體微型處理器芯片。
量產全球首款28nm內嵌RRAM畫質調節芯片近日,我國顯示類芯片達到新的半導體工藝高度。
據“北京亦莊介紹,由中國半導體廠商顯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顯芯科技”)聯合國內科研院所研制的全球首款28nm內嵌RRAM(阻變存儲器)畫質調節芯片在北京正式量產,并成功應用于國內頭部客戶的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管)高端系列電視中。
顯芯科技總經理、創始人嚴丞輝介紹,當前,全球半導體頂尖工藝已經來到2nm時代,但對于半導體顯示來說,綜合考慮成本問題,28nm是目前國內工藝的天花板。其中,畫質調節芯片要求集成各種補償算法,開發難度高,制造要求先進邏輯制程,是顯示芯片品類國產化率最低的產品之一。
據悉,該款28nm顯示芯片采用“數字芯片+內置RRAM”技術路線,相比于業界顯示芯片主流競品“TCON+外置FLASH存儲器(快閃存儲器)”技術路線,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外置存儲器件成本居高不下、補償參數讀取速度慢等問題。同時,該芯片在28nm工藝節點片上直接集成RRAM IP,使其成本更低、面積更小、效率更高。
資料顯示,此次量產的28nm內嵌RRAM畫質調節芯片既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28nm顯示芯片,也是全球首個采用28nm嵌入式RRAM IP的先進商用畫質調節芯片,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內置RRAM存儲模塊,存儲核心技術和RRAM IP來自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畫質調節算法由顯芯科技自研。
世界首創!香港理工大學研發16位量子比特半導體微型處理器芯片近日,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創的16位量子比特半導體微型處理器芯片,為模擬大型復雜分子譜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香港理工大學”介紹稱,團隊利用線性光子網絡及壓縮真空量子光源來模擬分子振動譜。該16位量子微處理芯片是在單個芯片上制造和集成。此外,研發團隊還研發了一套完整系統,包括用于量子光子微型處理器芯片與控制模組的光電熱封裝、驅動軟件及用戶介面,以及可程式化的底層量子演算法。開發的量子電腦系統可應用不同計算模型。
量子微型處理器可用于處理復雜任務,例如更加快捷、準確地模擬大型蛋白質結構或優化分子反應。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員朱慧慧博士表示,該方法可以突破傳統限制,實現早期的實用分子模擬,有望在相關的量子化學應用中實現量子加速。
據悉,該研究成果除了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之外,其合作機構還包括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新加坡微電子研究所及瑞典的查爾摩斯理工大學。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